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何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首页

为何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29 04:35:32
  •   纵观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状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走出校门就迷失了职门,不是找不到职场的方位,就是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想要什么样子的工作不清楚,或者选择不好适合自己的工作,无法找到心中满意的职位,虽是学得满腹经纶,也受过很多求职方法的训练,到了真正实施求职行动却有书到用时方恨少,路到脚边没有路的深深感慨,多次遭受求职的打击后,有的求职者在思维上开始迷乱,内心焦急上火,生活上吃睡不安,行动上举棋不定,导致众多的求职者盲目求职,频繁换岗,心中无底,脚下无根,已经弄不清身在何处,哪里还谈得上有把握的求职,想要的那份工作更是云深不知处,成了遥不可及之事,到后来只落得声声叹息和悲感。
      
      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恐怕会有一千个答案,对于不同的人来讲,心中的理想工作都不尽相同,有人看重的是工作收入,有人看重的是工作地位,有人看重的是工作环境,有人看重的是工作品质,由此可见,理想的工作只是个人依照自我的喜好或需要而设定的符合自身某种利益或心理的一种构想,带有严重的主观色彩,并不能确切地转化为实际工作。
      但对于一份工作而言,势必要使之成为一个有核心价值的职业并按照一定的成长和发展路径前行,才能称之为理想的工作道路,而单单谈到工作,通常人们的一般想法,或大体的认识就是为解决生活需求而挣钱的门道或手段,但从职业的角度来诠释其功能,除此之外一份职业还包括有个人才能的施展愿望,渴望获得他人认可的荣誉感和心理满足感的快乐需要,参与社会整体发展需求的贡献价值感等。
      从中不难发现,一个人的从业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职业发展期的,要想使个人的职业成长速度加快,职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收入增加,有较强的职业价值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社会对于个人的需求度上升,有职业荣誉感,必然要求职业技能的不断加强,而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获得离不开工作岗位的长期历练,这才是创造一份理想工作的必然过程。
      
      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理想的工作和工作的理想程度。我们不妨这样来描述一份理想的工作状态与情形:当一份工作能够让自身所拥有的技能充分发挥,或者工作的得心应手,能体会到某种内心的满足感,或者有一份合理的工资收入,有贡献价值享受等,那么这份工作就可以认定为是比较理想的了。
      
      虽说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对工作的构想模样,在弄不清理想工作的具体标准时,也是很难说清楚想要的理想工作如何才能找到,求职者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跟着感觉走。看到哪个工作薪酬高,去应聘的人多,心里想到哪个工作好,哪个行业将来在社会上吃香,路子宽,就去应聘投简历,结果是投了一大叠的简历不是没有回音,就是上岗后工作得不称心,原有的好感觉当然无存;有人跟着别人走。
      今天听张三说这个工作能挣钱,明天听李四说那个工作有前途,这样听别人说来说去弄得自己眼花缭乱,六神无主,朝三暮四的找工作,最后是工作没有结果,挫伤求职信心;有人跟着家人走。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宝贝,平时习惯了家人的各方面照顾,临到找工作也只会听家人的安排行事,没有个人对工作的必要认识,到头来成了工作的应付者,难见工作的激情和投入;还有人跟着潮流走。
      认为这是追求时代进步,说起来也没什么错,但是对于一份工作来讲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而不单单只是眼前的这点面子或者说现时的市场热捧度。
      基于求职者的种种求职心理和做法,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确实有困难,舍本求源的盲目行为,根本谈不上是在求职找工作,实际上是本未倒置,倒真象有点在混水摸工作。
      丢掉了工作最核心的从业能力作支撑,就不可能很清晰地准确定位一份工作的性质和行业方向,迷失了工作岗位的目标,找不到想要的理想工作也是在所难免了。
      还是再来解析一下毕业生求职行为与市场现实需要间的对接状况。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工作基本能力,再加上青春年华的热血沸腾,满怀着理想与抱负的热情,无形中就造成了对个人认知方面的错觉,在并不是很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往往容易把个人的能力扩大化,想当然的意识和做法会时常出现,近而忽略了工作实践会对个人能力的再次确认性和工作技能与岗位的匹配度认可,等不及基础岗位的必要锻炼,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求职方面的各种问题浮现。
      有的求职者明明觉得自己能做某项工作,也很努力地去求职,仿佛工作在和自己捉迷藏,就是难以实现入职上岗;有的求职者会被同样的问题一再纠结和痛苦,无法摆脱求职的矛盾与困惑,导致求职压力增大,为职郁闷,倍受折磨,即使是能求得一职,工作的自信心也大打折扣这些现象都无利于个人工作能力成长,不是一个正确的工作心理,理不清工作的思路,像这样对待求职或工作的态度与做法只会离理想工作的距离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要想到达理想工作的状态与境地,必须先找到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良好对接,不能盲目自大和想当然,确定好阶段性的职业发展目标,还要经得住基础岗位的苦难磨练,让个人的工作能力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地成长和提高,更不能只是看到工作的表面利益,对工作抱着暂时性行为,才可能向着理想的工作目标不断靠近。
      
      通过上面的层层细解与剥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想的工作并非是空中楼阁,但真实的理想工作也并不是一个主观的假设或构想,实现理想的工作目标也并非一蹴而就,要找对适合自身能力需要的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加上良好的职业成长规划,通过一系列合理化的阶段性岗位调整去逐步完善,其中包含了个人的从业技能,聪明才智,踏实的工作付出,平和的处事心态,还有较强的上劲心和学习力,积极的职场行动与准备等,万丈高楼平地起,平时的一砖一瓦、一点一滴的用心积累和修练,在赢得别人尊重和赏识的同时,那份让个人心中感到越来越理想的工作就在灯火阑珊处。
      

    w***

    2018-05-29 04:35: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