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西藏有哪些少数民族

首页

西藏有哪些少数民族

请问下西藏有哪些少数民族,最好详细点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2-24 11:03:16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还有其他少数的民族。分布在西藏不同的地区,其中有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回族、怒族、纳西族、独龙族、?\人、夏尔巴人等。而门巴族、珞巴族是居住在中国西藏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门巴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但方言复杂,无文字。
      因长期和藏族人民密切交往,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珞巴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基本使用藏文。 门巴族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在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在服饰上,门巴族人喜爱用羊毛织品氆氇为原料。
      男子多穿氆氇袍和绛红色的长袍。妇女习惯在背上垫一张羊皮或牛犊皮。门巴族妇女颈上都悬挂着用松耳石、红珊瑚、玛瑙等串成的装饰品,并喜戴手镯、戒指。她们的内衣颜色多样,无开襟、无领、无扣子,只开一个圆口由头上套穿;外衣的胸前挂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护身盒,内装佛像及经卷,叫作“噶乌”,以示吉祥。
      他们不论男女都系一条约2米长的红氆氇腰带,男子们腰间都挂一把砍刀。由于地处亚热带,男女一般都穿长短两种上衣。 珞巴族 珞巴族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地区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察隅、隆于、朗县一带。在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除"博嘎尔"部落外,还有"宁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
      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如约定日期。即用绳子打结,每日用刀割去一结;到没结时,就是约定的日子。借实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纹就代表多少数量。 回族 西藏回族中,包括由内地迁来的回族和由克什米尔迁来的两部分。西藏的农业技术一直比较落后,对于蔬菜栽培更是如此。
      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外地进藏流动人员的增多,对蔬菜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的西藏回族人口中有一部分具有农业技艺的人(他们大多是从内地来的)转向了专业的菜园经营,在城市边靠种菜卖菜为生,全家人一起种菜,贩菜和卖菜,集菜农、菜贩和菜商为一家。
      西藏的回族经营菜园,一般的菜种都来自内地,但生长的不如内地好,只有萝卜一种,异常肥大,为内地所少见。另有藏白菜一种,枝叶繁茂,一般是腌酸作冬菜。此外,洋芋、莴笋、菜瓜都能长成,雨季的时候又多冰雹灾害,自然给蔬菜种植上带来许多限制。西藏回族只限于种菜园,农业多由藏民经营。
       怒族 怒族的聚居区域位于云南、西藏两省(区)和缅甸、印度两国的结合部。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源自唐古拉山的怒江(流入缅甸后称之为萨尔温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东方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大峡谷的山光水色,雄奇俊逸兼于一身。
      随着节气的变幻,那些奇峰怪石、飞泉瀑布、激流险滩、古树龙竹,呈现出四季景色,四时风光。时而有云遮雾飘飘然的虚幻,时而有云退雾去赫赫然的伟岸,使人留连遐想。怒江大峡谷,山奇、水奇,动物、植物也奇。横断山处于亚洲大陆东西南北动植物的交汇地带。人们称誉云南是动植物的王国,横断山却是王国中的皇冠,而处于横断山川腹部的怒江大峡谷,则堪称皇冠上的明珠。
      峡谷中的珍奇动、植物有羚牛、马麝、云豹、印支虎、猕猴、熊猴、戴帽叶猴等;大青树、大树杜鹃、楠木、松杉及药用植物,甚至还有亿万年前遗存的“活化石”树蕨。大峡谷两山夹一江之间,高山深谷的地形,海拔相差很大,峡谷东侧的碧罗雪山(又称怒山),海拔4000多米,西侧的高黎贡山,海拔5000多米,峡谷底部的最宽处仅20公里,而垂直落差则有2000—3000米。
      无论是山高谷深的数据还是多变的立体气候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美国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怒江峡谷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纳西族 早在数百年前,少数纳西族人便从云南迁居到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境内。据统计,目前有1300多名纳西族人定居在紧依澜沧江的芒康县纳西乡。
      江边卤水资源丰富,自唐朝开始,便有历史记载人们在江两岸盐田上晒盐。而纳西族人移居此地后也一直靠这些盐田养家糊口。县里尽管至今还保留有2700块盐田,但每年的盐产量仅有120万吨,而一吨盐的价格也就1元钱,更何况如今市场上准许卖的都是加碘食盐,这种只经过原始加工的粗盐只能卖给喂牲口的人。
      因此,盐田的所得早已不是纳西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纳西乡党委书记扎西达瓦说,村里的原始盐业生产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但村民们多年来积累的良好教育基础,使这里七成纳西人到外地上学、工作、做生意或打工。 独龙族 独龙族聚居在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峡谷,人口有5500多人。
      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旧时的穿着习惯,他们在家中火塘边,常是赤裸着大半个身体,其他成年人则悉如内地。但是,每逢入山劳动时,总习惯在外衣上加一条"独龙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人 ?\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察隅一带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人中讲着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人自称"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
      由于达让话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解放后汉语统称他们为"?\人";又由于是族称,所以现在又把"登"写作" ?\"。藏语把他们称为"?\巴"。在藏语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称为"?\人"。 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
      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
      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 。

    1***

    2009-02-24 11:03:16

其他答案

    2009-02-24 11:00:22
  •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人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察隅一带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人中讲着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人自称"格曼"。
      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由于达让话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解放后汉语统称他们为"?\人";又由于是族称,所以现在又把"登"写作" ?\"。藏语把他们称为"?\巴"。在藏语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称为"?\人"。
       夏尔巴人 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
      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 独龙族 独龙族聚居在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峡谷,人口有5500多人。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
      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旧时的穿着习惯,他们在家中火塘边,常是赤裸着大半个身体,其他成年人则悉如内地。但是,每逢入山劳动时,总习惯在外衣上加一条"独龙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珞巴族 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一九六五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人口三十万(一九六八年)。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察隅、隆于、朗县一带。在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除"博嘎尔"部落外,还有"宁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如约定日期。即用绳子打结,每日用刀割去一结;到没结时,就是约定的日子。
      借实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纹就代表多少数量 。

    荆***

    2009-02-24 11:00:22

  • 2009-02-24 11:00:19
  •   西藏民族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人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察隅一带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人中讲着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人自称"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由于达让话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解放后汉语统称他们为"?\人";又由于是族称,所以现在又把"登"写作" ?\"。
      藏语把他们称为"?\巴"。在藏语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称为"?\人"。 夏尔巴人 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
      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
       独龙族 独龙族聚居在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峡谷,人口有5500多人。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旧时的穿着习惯,他们在家中火塘边,常是赤裸着大半个身体,其他成年人则悉如内地。
      但是,每逢入山劳动时,总习惯在外衣上加一条"独龙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珞巴族 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一九六五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人口三十万(一九六八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察隅、隆于、朗县一带。
      
      在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除"博嘎尔"部落外,还有"宁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如约定日期。即用绳子打结,每日用刀割去一结;到没结时,就是约定的日子。借实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纹就代表多少数量 参考资料: 。

    c***

    2009-02-24 11:00: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