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该怎么教育女儿?请各位支招!

首页

我该怎么教育女儿?请各位支招!

今天是六一,可是我一点都不快乐。我女儿刚刚被我打骂了她也不快乐。一想到教育问题我都几乎要流眼泪了~~唉~~~
我女儿现在4岁半了,毛病实在太多了,根本就没有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女儿现在见到谁都不叫,也不说话,还会瞪着别人,包括老师跟她说话也不理,我现在都怕去幼儿园,一去两个老师就围着我不停地说女儿在学校的不好表现,叫她画画也不画,整天都不高兴的样子,也不愿意跟同学玩。其实她2岁半以前根本就不是这样子的,很活泼可爱,也很爱笑,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性格就起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她怕的人,谁她都敢打敢骂,一不高兴嘴里就恨恨的说“打死你去!”打她就打我,也不哭,还喊着说不喜欢我了。苦口婆心跟她沟通她当时说一句对不起,然后没2分钟又犯了。要不就掉下小脸一直不说话,抱怨我让她不快乐了。有时候她还往喝的水里和汤里丢东西,叫她不要的事情她就偏要做,我真是气晕了!
请各位帮帮我,这样的女儿该怎么教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6-01 16:37:15
      感觉自己带的孩子,孩子的性子自己因该摸的很透哦!
    孩子的问题出现一个就因该改正一个,不能一下积累的多了就不好一下改掉了!孩子打人的事情因该不是几个月了,我记得我的孩子小时1-2岁也会打老人,老人当然不管了,之后别我教训过来了,打人不尊重不说,被打的人会疼和伤心的!她要感受不到就在她自己身上作实验!
    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叫人都很正常,没有必要什么时候都一个乖巧的样子,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心情和性格,没有必要处处都和别人一样!
    孩子在家是个宝,全家人围着她一个人转,可到学校了就不一样了,可能没有人会注意到她,本来就够委屈的了,回家还要被大人收拾,孩子什么心情?
    记得常和孩子聊天和沟通,多交流下心和问题,平等的交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为什么那样多大人认为的坏事,用孩子的话来说说好玩的事情,一起玩玩,一起闹闹,做父母的切记不要乱发火,孩子被训斥多了,也会皮掉的!
    夸出来的好孩子!孩子要多鼓励和夸奖!
    (介绍给你的书建议看下,摘一段给你看看“不做穿西装的野人”:打骂孩子可能回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的顺从,不会让孩子变的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的听话,不会让他们变的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发脾气是愤怒的表示。对孩子来说发脾气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尤其是正处于第一生理反抗期2-4岁的孩子,最容易用发脾气来表现自己的独立愿望和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5-12岁就能逐渐较熟练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发脾气的次数就慢慢减少。但是如果孩子长时间把发脾气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比如脾气经常像火山一样的爆发,感情失去控制,伴随大声喊叫,辱骂,甚至摔砸物品或在地上打滚;个别孩子还会踢人,打人;或伴有呕吐,遗尿和屏气发作,这就是病态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
       实际上,孩子发脾气的愿因主要在父母。大多数父母对发脾气的孩子表现出屈从,孩子抓住父母的这一弱点,把发脾气作为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无形之中形成了不良习惯。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而不讲究教育方法,结果使孩子性格压抑、扭曲,逐渐形成强烈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这样也容易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
      另外,长期与爱发脾气的人一起生活也容易被同化,家长的行为最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言行。研究表明,爱发脾气的孩子很可能患有多动症或抽动症,需要及时就医。服用中药并配合饮食、按摩进行治疗,对其病情和脾气的改善能收到显著效果。 孩子爱发脾气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影响他对环境适应能力,使孩子难以应付挫折并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一遇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叫,有的还摔东西。更有甚者往地上一躺,任你哄骗或威吓,一副不达目的不起来的架势。遇到这种情形,做家长的往往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只有感叹“这孩子脾气太坏!”于是,为了尽快平息孩子的怒气,不惜牺牲原则来满足孩子的要求。
      殊不知,这样就会使孩子把发脾气作为逼迫家长就犯的有力武器。如此下去,孩子的脾气只能越来越坏。 其实,当每个人受到伤害或攻击,或者愿望不能满足时,产生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问题在于怎样处理这种消极情绪。 发脾气是孩子(也是一些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
      显然,这种方式不是社会生活所赞赏的。 避免孩子乱发脾气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做父母的为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如果父母遇到挫折或不顺利的事情,也是怒发冲冠,摔摔打打,那么就别指望孩子能控制他的怒气。 其次,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怕这怕那,给孩子提出了过多的规定、要求,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
      尤其是4 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发展着独立意识,环境中过多的约束会造成情绪上的对抗,动辄发脾气。 另外,要注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饥饿或疲乏时也容易发脾气。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进餐。还有,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如果父母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他的活动表示兴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有助于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
       可是,面对一个大发脾气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不去注意孩子。当孩子在你面前发脾气时,家长不妨走开一会;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只当他不在面前,使孩子自觉放弃想要达到目的的手段。 帮助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可以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又可以进行劝解工作。有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活动来发泄怒气。比如,到室外去跑步,在纸上画画涂涂。捶打枕头、沙袋之类柔软的物品。 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孩子有摔砸物品的行为,要及时移开易碎、易损坏的东西,避免造成伤害和损失。
      同时,要防止有的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控制而发生自伤行为,家长要密切注意,及时保护。 。

    心***

    2010-06-01 16:37:15

其他答案

    2010-06-03 13:41:57
  •   少批评多鼓励才能使孩子进步
    超过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在进步中停止不前时就应该及时鼓励:超过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应是父母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也应是父母教育。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需要真正提高父母的素质。全国著名家教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父母的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你将会和孩子离得越来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
      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肖泉是一名初中生,他学习自觉,勤奋刻苦,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社会工作能力也很强,性格自信、乐观,令所有任课老师赞不绝口。
      但小学时的肖泉与现在截然不同,他的成绩在班中倒数,考试时常不及格,上课调皮捣蛋,爱与老师唱对台戏。这令肖泉的父母非常不安,常常去学校打听孩子的表现。有一次,当肖泉拿回一张六十几分的试卷时,妈妈又免不了一顿臭骂,甚至常对肖泉说:“过来,给我跪下!”随后就传来了肖泉的哭叫声。
      肖泉呢?表面上装作十分听话,但心里却正好相反,感到妈妈很坏,动不动就打人。后来妈妈还威胁说:“你不考到优,我就不给你签名,让你明天到学校被老师骂。”肖泉积着一肚子火,心想:我就和你对着干!我才不怕你!气死你!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肖泉的父母不再采取谴责态度,而是缓和孩子“对着干”的情绪,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主动多和他交谈。
      他们多给肖泉鼓励,少进行批评,看到孩子的一点儿进步,就大加赞赏。妈妈常对肖泉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超过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这种做法大大激起孩子的自信心。肖泉说:“以前我以为自己不行,干什么都不行。但现在我认为自己是个天才,做什么事情都行,没有我办不到的。
      ”可见,对孩子经常进行鼓励是非常有益的,而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强调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满足于教会孩子学会多少东西,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教会孩子发现真理,比教会孩子掌握真理更重要。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己解决了问题时,家长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加以鼓励,使孩子在激励心理的作用下发展得更快、更好。当孩子养成了不断探索的品质时,很可能一个未来的科学家的萌芽也就产生了,并且很快就会长大成才。 。

    s***

    2010-06-03 13:41:57

  • 2010-06-01 17:37:29
  •   小朋友很多时候所变现出来的就是父母平时的影子。1、教育孩子不是靠打靠吗的,讲道理他也不会很懂,是平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他体验。比如一些危险的东西,在确保安全下,要适当让他体验,例如热的汤碗,先告诉他这是热的东西,不要碰,会疼,然后告诉他现在让你体验一下,抓住他的小手让他热一下,他会缩手,以后再有一些热的东西就告诉他,这是很热,比汤碗还热,碰了会好疼。
      2、平时建立安全感、信任感,让孩子对你是信任的,你可以保护他。所以平时不应说太多的谎言。3、孩子很很很需要父母鼓励,一件大人看来的小事情,孩子做到了都要鼓励,表示欣赏他。同时鼓励他面对挫折,自己学会自己站起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比如平时的跌倒后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不要怨天尤人。
      4、总之你要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待孩子的事情,大人觉得没什么的,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惊奇的,充满好奇。
      我说的孩子高度,直观点举例吧,就像你带小孩逛超市,你拉着他的手走,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很多人,但是他的高度只能看到很多腿和很多台脚!所以只能当你也蹲下来才发现这些,才能知道他的世界里原来是这样的,才能引导和帮助他怎样站在你的高度去看、去想、去做。

    m***

    2010-06-01 17:37:29

  • 2010-06-01 16:54:29
  •   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
      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
      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

    难***

    2010-06-01 16:54: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