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首页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1-06-04 11:01:35
  •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据说是民间的一种辟邪的说法

    1***

    2011-06-04 11:01:35

  • 2011-06-04 10:56:08
  •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
      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b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
      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
      ”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阿***

    2011-06-04 10:56:08

  • 2011-06-04 10:41:27
  •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
      
      ”《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1***

    2011-06-04 10:41:27

  • 2011-06-04 10:35:15
  •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
      
      ”《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i***

    2011-06-04 10:35:15

  • 2011-06-04 10:24:35
  •   端午“插艾草”的来历 
    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
      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
      ”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
      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
      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
      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世***

    2011-06-04 10:24:35

  • 2011-06-04 10:17:34
  •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
      
      ”《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小***

    2011-06-04 10:17:34

  • 2011-06-04 10:14:01
  • 传统习俗据说有驱邪的作用。

    独***

    2011-06-04 10:14: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