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首页 改善焦虑的方法

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2 04:15:33
      你好!
    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对高、初中新课程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规范,做一个比较好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动手实验;良好的学习规范,比如,一些解题规范、公式理解等等。只有把这些前期工作做好,那学习肯定能上新台阶,从一下4个方面看:
    1、进行知识上的复习与补充
    因为初中到高中有些知识需要复习,
    好像,在第一章力学中大部分内容初中已学过的,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初中也有了;在教学中必须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知识有些需要必要的补充。比如:数学方面知识,如三角函数、斜率、弧度概念、极限思想等等。 2、注意把握教学起点 高一阶段教学起点高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比如,对物体受力分析,初中学生也接触了,教学中,我个人看法是“按序分析”→“隔离分析”→“定态分析”→“动态分析”,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将受力分析的思想、方法让逐步学生体会,而不是一蹴而就。
      另外,我们还要把握起点,还要控制课堂容量。 3、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新课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体验”与“生成”;表明物理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需要学生“内在的消化与吸收”,这就是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对老师而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可以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教学中,比如举的一个例子,“路程和位移”也属于这种情况,从标量到矢量,这就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或顺应过程。 4、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从视频中看到,一个老师提到高中知识特点是螺旋式上升的 我们在讲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
      先讲水平面上的问题,再讲斜面问题;先讲一个物体受力情况,再讲两个、三个物体受力的问题,或者说,的先讲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到连接体的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逐步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知识消化过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可能还要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钱***

    2018-04-12 04:15:33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