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么难?

首页

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么难?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03-07 15:57:12
    您好,很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都是建立在有房产基础上,需要办理抵押的。建议你可以找像妙融投资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作为代理,因为企业不同,面向的银行也不同,妙融可以帮你加快审批手续,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1***

    2013-03-07 15:57:12

其他答案

    2013-03-06 16:04:34
  •   博文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刘澄时间:2007-01-03 20:23:48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阅读器 随着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以质量与效益为取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改革的推进,中小企业资产业务市场已经成为包括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重点追逐的目标市场之一,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商业银行在此业务开展方面仍没有取得长足进展,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式。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考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据初步估计,目前经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总额分别占到全国的60%、57%、40%和60%,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创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和制度创新的主体。
       2002年6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同时人民银行也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发展和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的经济基础,中央、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此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些也为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契机。
       作为一个市场意义的商业银行而言,追求最大利益和发展是永恒的目标,积极拓展大客户的营销观念不应改变,但也应看到,大企业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基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银企关系,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争夺大客户的成本逐渐递增,而且大客户的收益也在不断降低。
      只有不断开发新的信贷市场才是银行信贷这一传统业务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出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对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需求市场空间是相当有限的,仅仅依靠这样的信贷市场规模很难实现我国大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从最朴素的观点看,银行吸收存款,必须把其它用途以外多余的存款贷出生息,否则必然亏损。
      在目前商业银行存差现象较为严重的时候,积极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失为一个巨大的蛋糕,只要从我国1000多万家企业中1%、0。1%甚至更少的比例的优质客户就足以实现银行的最大利益。 扩大资产规模也是当前我国大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大商业银行人均资产还有较大差距,而贷款又是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因此不断开拓优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市场,增加有效贷款投入量是实现大商业银行经营保本点,提升效益的可行思路。另外,增加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贷款,也有利于改善和调整大商业银行的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如期限错配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资产质量,降低流动性风险。
       随着在未来几年里外资银行的全面介入,我国大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和依靠自己的优势因素,保持、挖掘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运用自己的本土化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经营网点分布广、密度大与企业和政府联系紧密等特点,走一条不同于外资银行、民营银行以及小金融机构的歧异化发展道路。
      国内大商业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广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客户资源以及以信贷业务为核心的传统,密集的经营网点有利于其开发和沟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市场,为大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提供了现实平台。 应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大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核心业务仍然还是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在维持和开拓大客户以外,更多的将是积极开拓、发展和培育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市场,以保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不断从小客户起培育自己将来忠诚的大客户群体,建立牢固的相互促进的银企关系,稳健发展,以快速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及融资特点分析 从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的一般特点看,主要有以下特征:(1)总体规模偏小,优质企业比例低,总体特征呈“多、小、散”的局面,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现行的支持中小企业资金的基本条件。当前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本实力小,现金流量不畅,销售收入虽有上升趋势但基数较小的情况,并且绝大部分小企业在主要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主要股东经济实力、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以及财务指标方面都难以达到优质企业的要求,从企业规模上看,属于中型企业的比例非常低,初步估计不超10%;(2)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成长型、初创型和机动型企业,其中成长型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应该说这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其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产业。
      并且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有先进的销售模式,良好的市场份额,收益稳定,部分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生产和服务或在其销售链条上协力企业。这类企业是我行的重点客户,也是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但是这类企业所占比例相对偏低,占据巨大部分份额的是初创型和机动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为商贸、咨询、信息等相对处于辅助产业的企业,有资产较少,收益不稳定,组织结构简单。
      并且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软资产”,部分企业还存在短期性、临时性和易变性的特征;(3)中小企业区域分布上在总体上分布比较散的基础上,又存在一定的群聚区域,如当前遍布各地的科技技术开发区,沿海发达地区等聚集着数量众多的初创型中小企业等;(4)除私营和个体企业外,其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性质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并且原来的少数的小国有、民营等性质的企业也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5)管理不规范。
      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基础的管理规范,但是还存在一定的混乱,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量帐外经营问题,对其财务监督的难度比较大;小企业在财务安排上更倾向于通过增加负债,运用财务杠杆增加利润率,而不是以吸收投资的方式增加资本金;另外企业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区域的小企业股权等企业治理形态变更比较频繁,按照小企业的业内说法,90%以上的小企业在成立后第五年将面临生存和变更问题;(6)从抗经营风险的情况看,中小企业经营品种比较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虽然大部分企业属于股份制企业,但是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属于“家族式管理”,部分属于承包经营性质,部分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从传统国营企业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基本经营特征决定了其一般信贷需求特点:(1)大部分小企业将很大一部分先期资金购置为固定资产,在开展业务时面临着比较多的流动资金不畅的压力,从而对资金需求方面的频率比较高,并且资金供应与小企业的业务开展密切相关;(2)一般资金需求的数额比较小,并且主要集中在其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贴现、保函以及质押和担保贷款方面。
      从目前的接触看,小企业基本不符合信用和抵押贷款的条件;(3)资金需要的时间紧,需要的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多属于应急型的贷款需求,小企业对资金获取更为关注资金获取的时效性,而对资金使用的成本表现得不敏感;(4)大部分小企业缺乏信贷方面的常识,需要银行提供明确的信贷指导或者帮助企业做出一定的融资安排,对具体客户经理提出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中小企业由于不了解基本的银行制度,也会经常提出一些超出规定外的信贷要求;(5)目前看,仅仅通过个人关系等传统方式联系贷款的操作难以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企业接受贷款等融资形式的途径市场化,经常是资金需求企业同时与几家银行联系,在强调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寻求服务和融资安排最佳者。
       三、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的影响。出于“大银行经营大企业”的传统观念以及近几年过分强调的“二八定律”影响,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开拓中小企业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并且重视程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还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开发缺乏积极性。
       其次,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难以得到市场认可。商业银行目前缺少针对中小企业设置的信贷品种,并且在评估信贷风险时,又一定程度上忽视中小企业的具体经营特点,按照大企业的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设置过高,最终将大量优质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具体说,一是针对中小企业设置的信贷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对信贷的多样化需要。如,在实践中客户经常提出以确定的应收帐款的相关项目合同、自然人抵押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法人账户透支以及仓单质押贷款等方面的贷款要求,商业银行一般都没有对应的业务品种;二是对中小企业客户信贷基本上以担保贷款为主,但是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要求一般在AA-以上,这点对中小企业而言实施也较为困难; 再次,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总体要求处于上处于“高门槛、低成本”的状态,并且在对贷款的评价方面,商业银行偏重强调第一还款源,而不是以第一、第二还款源并重为原则,重点在确保贷款不损失的情况下发展业务。
       再次,对中小企业 “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抑制了营销的灵活多变性。一方面体现在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手续和运作周期上,特别是新建信贷关系企业,商业银行一般要求的手续环节更为复杂,时间也比较长,从接触客户、新建信贷关系、评级、授信、上贷审会、报信贷管理部、以及到最后审批,一整套程序下来,甚至超过2个月时间,并且在具体手续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如:需要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表,这些都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财务管理不规范的特点不适应,增加了市场的开拓难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层行和基层客户经理普遍在审批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权限和自由度都比较小,无法快速满足中小企业多样的信贷要求,由于较少的权限,也使具体客户经理在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上基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最终形成了接触的企业多,付出的工作多,但最终建立信贷关系的企业少。
       最后,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限制。在小企业评级和授信方面,由于对小企业基本采用与其他法人信贷一致的信用评级流程,但是基于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特点与成熟大企业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目前的信用评级中,由于小企业资产实力指标、财务指标不占优势,而小企业拥有优势的成长性、技术性指标又体现的权重比较低,最终形成小企业等级评定普遍比较差;在质押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方面,目前即使在核实好基本材料、风险度很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办理的手续也比较复杂,并且运作的周期比较长;在部分具体业务指引方面,可操作性不强。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业务,具体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不够明确,导致客户经理在具体操作中无所适从。 四、拓展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措施建议 (一)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战略定位 商业银行需要战略发展的角度对这一信贷支持体系明确定位,将其作为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一项核心业务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资金、人员等各项资源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证。
      从观念上,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意识到贷款效益是其信贷发放和信贷资金配备的核心,应当以考核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目标,不分企业所有制形式,合理地分配给中小企业信贷资金。 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大,但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当充分重视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风险控制与营销效率研究,在政策和操作上注意寻找二者的平衡点;强调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运作成本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并重,实现长期经营化思路;强调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运作成本与风险成本的平衡,即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虽然有可能造成单笔贷款风险增大,但是由于企业数量众多,每笔贷款数额较小,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看,反而分散了整个信贷市场的贷款风险;强调长远意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有选择性支持,注重培育适合特定商业银行的稳定的客户群,积极将处于朝阳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育成为忠诚的大客户,强调银企的“双赢”效果;提倡信贷产品和营销的创新意识,提高信贷支持体系的运作效率。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创新和内部流程创新。 商业银行推动下级分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和引导。 首先需要依据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关的适宜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计划管理,确立资金分配计划管理,下放对优质客户贷款计划的配置权限,对优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开通“绿色通道”,适当时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对规模相对大,信用好的企业可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管理层次简化审批手续,加大信贷人员和责任人员审批责任,允许对优质客户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审批权限适当下放。
      在授信、授权提升的基础上,根据贷款品种和企业特点适度调整各级行对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其次,精练业务流程,实现快速审批,完善贷款抵押办法,开展信用贷款试点工作。进而确立支持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重点下级行,在行内公司业务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
      细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不同的贷款营销策略控制和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信贷程序。 再次,制定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实现分类指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客户群数量多,经营多样化,管理水平层次不一,应根据区域、行业、所有制形式、规模等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同时制定出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客户评价标准和准入规则。
      从全国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银行融资存在较大差异,应积极支持科技型小企业、外贸及新兴领域小企业的发展,将企业产品有生命力、法人素质高、经营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以及股份企业作为基层金融机构的基本客户群。并且进一步探索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手段,新内涵,如对外资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以及对港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等。
       最后,建立激励与约束对等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从而促进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和信贷市场的开拓,积极建设市场营销网络。 (三)以业务创新为核心有效实现商业银行的风险转移 建立信用互补制度,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是商业银行能够长期、稳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和根本。
      信用互补制度主要包括信贷的担保制度、信贷保险制度以及信贷再担保和再保险制度。,社会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构建银企互动机制,适当扩大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比例,信贷担保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以政府为主体,由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注入、向社会发行债券、吸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出资以及捐赠等,委托银行管理;民营企业互助担保协会,设立互助担保基金等。
      其它方面的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转移和补偿形式还包括:对联系密切的企业实现联保贷款方式;对优良企业用于大修理方面的贷款,可实行按揭还款方式发放贷款;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承担贷款连带无限责任,以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合作型大企业信用担保等。 基于以上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有效转移体系为基础,才可能充分实现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创新。
      对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主要有贷款发放形式的创新以及贷款使用形式的创新。其中当前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的贷款创新发放形式主要有:推广质押、定货合同抵押;授信额度内允许信用卡透支;动产质押贷款;出口退税专项贷款;应收贷款专项质押贷款;保付代理业务;联保协议贷款;法定代表人质押、担保贷款等。
      贷款使用的创新主要有“封闭贷款”和依据企业生命周期发放的专门用途贷款。前者专项资金专人负责,封闭运行,既降低贷款风险,又为企业优势项目提供资金援助。后者按照企业生命周期形成的贷款使用方面进行贷款的区别对待,在企业产生时,与政府协作提供创业贷款;企业发展时,发放租赁购置贷款;企业成熟时,提供担保抵押贷款;企业扩张阶段,提供收购兼并贷款,拓展海外市场专项贷款等。
       (四)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拓展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范围 商业银行应当开展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调查研究;建立专门为银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的客户经理队伍以及推行新型营销工具,完善营销网络;促进员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定期举办中小企业培训班,协助其规范财务制度;提供金融产品、产权交易、贷款担保和企业诊断等方面的信息咨询;积极参与建立中小企业会员网络,形成自己的优质客户群网络。
       同时,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增强其短期融资能力,商业银行通过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提供票据政策和业务咨询,引导企业进行票据融资,实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票据操作规范化和专门化,不断扩大和发展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等短期融资业务,培育和促进票据市场并且进一步鼓励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利用现有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代收、代付等服务;不断推出针对的新的金融结算工具,开办有价证券,贵重物品保管业务,培育和开发客户关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理财服务,吸收和培养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理财和融资服务。
      

    h***

    2013-03-06 16:04: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