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会扬州炒饭?

首页

谁会扬州炒饭?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26 19:17:59
      扬州蛋炒饭的做法
    原料:上白籼米饭1500克(要硬饭但不是夹生的)鸡蛋8只 水发海参50克 熟鸡脯肉50克 熟精火腿50克(选用金华火腿)熟鸭肫1只(最好用野鸭肫) 虾仁75克 水发冬菇25克 熟净笋25克 青豆25克 猪精肉40克 水发干贝25克 葱末15克 干碇粉 5克 精盐8克 鸡清汤(扬州老师傅做的清汤又叫三掉汤意识是说和白开水一样清澈见低但很鲜美绝对不放味精)绍酒5克 精炼猪油225克
    制作方法
    1将海参、鸡肉、火腿、鸭肫肝 冬菇 笋 猪精肉 切成小方丁 虾仁加盐 干碇粉上浆 鸡蛋打入碗内 加盐大概3克左右 葱花5克搅拌 
    2炒锅上火,放入 精炼猪油放入虾仁划炒到熟 倒入上面切的丁加入绍酒 精盐 鸡清汤烧沸 倒入碗中(又名什锦浇头) 
    3炒锅上火 放入精练油倒入鸡蛋 炒成雪花状 (要金黄色)倒入米饭 炒均匀 放盐 和葱末放入3分之2的什锦 把卤汁全到进去 炒均匀 装盘 把锅洗干净 把乘下的3分之1的什锦加虾仁 青豆 炒止 起锅盖到炒饭上 (又可给炒饭盖帽一般用安豆苗炒了盖上去)
    扬州炒饭有几点注意事项
    1是米 有的米是不适合做扬州炒饭的 
    2要把原料洗干净 
    3对火工 炒饭时鸡清汤不能多也不能少要让可爱的米把鸡清汤吸收干净 燥湿适宜 做到米粒分明 入口软糯
    。
      

    玫***

    2006-11-26 19:17:59

其他答案

    2006-11-27 11:09:01
  •   因为扬州是扬州炒饭的发源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贯通江淮。河流的开航,扬州航运业逐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炒蛋成为一种菜肴,《齐民要术》有所记载。这一时期,广陵(今扬州)船民创制了方便、价廉、耐饥的蛋炒饭。此饭很快传至中原。隋代,越国公杨素创制了碎金饭。
      隋炀帝尚食直长谢枫著《食经》,开列了53道菜肴,其中就有碎金饭。隋炀帝三幸扬州。碎金饭是他喜食的菜肴之一。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清嘉庆年间,汀州伊秉绶出任扬州太守。他在扬寓黄氏园(今四桥烟雨楼一带),经常举行诗文酒会,扬州炒饭成为酒会时尚品种。
      伊氏扬州炒饭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上虾仁、瘦肉丁等,味美逾恒。伊秉绶勤政爱民。里下河发水灾时,他经常乘小舟视察,嘱家厨制扬州炒饭。伊秉绶后丁父忧罢官归汀州。这种制法传至闽粤等地。南方人称之为“扬州炒饭”。鸦片战争以后,不少华人赴海外经商谋生,扬州炒饭遂传至世界各地。
       速冻扬州炒饭,其实只是扬州炒饭中的一种,即什锦炒饭。扬州炒饭大家庭里成员很多,据其配料的不同,有了水果炒饭、什锦炒饭等之分。其中,什锦炒饭因其配方独特,成了扬州炒饭的代名词。 直到现在,提到扬州炒饭仍有人会认为就是蛋炒饭。事实上,如今种类众多的扬州炒饭的确是从蛋炒饭发展而来。
      直到现在,蛋炒饭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扬州炒饭的代名词,尤其在国外。 【速冻扬州炒饭配方:水发干贝、水发海参、上浆湖虾仁、熟精火腿、熟草鸡腿肉、熟净鲜笋、水发花菇、青豆。】 配方一:鸡蛋+米饭 有关蛋炒饭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关“卵?”的资料。
      经专家考证,“卵?”是一种用粘米饭加鸡蛋制成的食品。有人推算,这可能就是蛋炒饭的始祖。 扬州炒饭发端于市区国庆路上的菜根香饭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李魁年与李少卿是“菜根香”的创始人。从其后人李秀林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蛋炒饭其实是劳动大众的美食。
      以前农村穷,平时三顿都只能喝粥,到农忙时才能吃上干饭。那时做干饭和现在可不一样:在烧开了的粥里捞几勺“江头米”放在砂锅里,然后在锅膛的余火里焐成饭,用这种方式做成的饭叫“舀饭”。家里来客人时,因经济条件限制,精打细算又不想失礼数的主人便瞄上了鸡蛋。
      把“舀饭”打出来,吹干水汽,顺手拿几个鸡蛋和饭一炒,再冲个神仙汤,配上自家的萝卜干和咸菜做的小菜,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菜根香”开办之初的顾客是人力车夫和运河船工等劳动大众,饭店定位是便民快餐店,微利经营,以方便低层居民的用餐需求。据李秀林回忆,困难时该店往往是早上到菜店、肉店借来菜、肉,卖掉后再把钱还回去。
      因为信誉好,赢得菜、肉店老板的支持,才使菜根香一步步支撑、发展起来。 蛋炒饭不仅为寻常百姓所喜爱,与皇族“结亲”的历史记载与传说,更为其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隋代谢讽所著的《食经》记载,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碎金饭”,即鸡蛋炒米饭。据说这“碎金饭”选用软硬适度、颗粒松散的熟米以蛋炒之,使粒粒米饭皆裹上蛋液,炒好后的饭如碎金闪烁,因此得名,俗称“金裹银”。
      隋炀帝巡游扬州时将“碎金饭”传入扬州,也就成了有关扬州炒饭最早的记载。 有关扬州炒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乾隆南巡,微服私访行至扬州近郊,饥不择食。因午时已过,随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清贫农家,却只剩了一些前天的米饭。于是,农户从鸡窝里取出两只刚下的鸡蛋,草草地做了一碗蛋炒饭。
      也不知是乾隆爷平时山珍海味吃多了,还是由于饥渴难耐,这碗饭吃得有滋有味、称心如意,便问侍从:这等人间美食叫什么?随从随口应道,这是“扬州炒饭”,并把饭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乾隆。乾隆赞美扬州百姓厨艺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叹扬州人生活的节俭。从此,“扬州炒饭”名声大振,一直延袭至今。
       配方二: 鸡蛋+米饭+虾仁、肉丝、叉烧 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 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及葱油炒饭是也,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
      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 菜根香饭店的厨师们借鉴民间蛋炒饭的炒法,往饭里加上各种各样的配料,并冠以不同的名字,渐渐地有了单炒的“水晶炒饭”、加虾仁的“虾仁炒饭”、加肉丝的叫“肉丝炒饭”等等。
      
      但此时,炒饭配料往往只有一种。 配方三:鸡蛋+米饭+8种配料 在扬州炒饭配方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掉这些名字:戴立芝、王立喜、谢兰福、丁万国等。他们都是从菜根香走出的淮扬菜名厨,扬州炒饭配方的形成和他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国庆路旁小巷内的九如分座,该店负责人王立喜告诉了记者这。

    乐***

    2006-11-27 11:09:01

  • 2006-11-27 00:08:05
  •   【菜系】 
     浙菜 
    【原料】 
      上白籼米饭3000g,鸡蛋5只,水发海参50g,熟鸡脯肉50g,熟精火腿50g,熟肫1只,虾仁55只,水发冬菇25g,熟净笋25g,青豆25g,猪精肉40g,水发干贝40g,葱花5g,熟猪油200g,干淀粉5g,精盐30g,鸡清汤50g,绍酒5g  
    【做法- 制作方法】 
      1、将海参、鸡肉、火腿、肫、肝、冬菇、笋、猪精肉均切成小方丁,虾仁加盐,干淀粉上浆,鸡蛋打入碗内,加盐、葱花搅拌均匀,炒锅上火,放入熟猪油75g,待油5成热时放入虾仁划油至熟,倒入海参丁、鸡肉丁、火腿丁、肫丁、冬菇丁、笋丁、猪精肉丁略炒加绍酒、盐、鸡清汤烧沸,略烧后倒入碗内成什锦“浇头”,炒锅中放猪油150g,倒入鸡蛋搂炒,呈桂花状,加入熟米饭同炒。
      炒匀之后倒入一半“浇头”与全部卤汁,再次炒匀后即将蛋炒饭的三分之二分装入盘内,将剩余的浇头和虾仁青豆倒入锅内与三分之一的饭拌匀,盖在蛋炒饭即成。 【特色】 米饭粒粒松散,软硬有度,配料多种多样,鲜韧爽滑 。

    认***

    2006-11-27 00:08:05

  • 2006-11-26 19:22:34
  • 就是炒饭,最好是用隔夜饭、二个鸡蛋,一根葱;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还有条件的话,那有火腿、碗豆、虾球,选在锅内放适当的油,再放入碗豆炒一会再放入鸡蛋、火腿、虾球,炒二下,再入米饭,放入盐、一点酱油、味精可稍多点,再放入葱,少许水(这样可以让饭变的油亮和松软一点),就可以起锅了

    1***

    2006-11-26 19:22:34

  • 2006-11-26 18:53:33
  •   配方一:鸡蛋+米饭 
    有关蛋炒饭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关考证这可能就是蛋炒饭的始祖。 
    扬州炒饭发端于市区国庆路上的菜根香饭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李魁年与李少卿是“菜根香”的创始人。从其后人李秀林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蛋炒饭其实是劳动大众的美食。
      以前农村穷,平时三顿都只能喝粥,到农忙时才能吃上干饭。那时做干饭和现在可不一样:在烧开了的粥里捞几勺“江头米”放在砂锅里,然后在锅膛的余火里焐成饭,用这种方式做成的饭叫“舀饭”。家里来客人时,因经济条件限制,精打细算又不想失礼数的主人便瞄上了鸡蛋。
      把“舀饭”打出来,吹干水汽,顺手拿几个鸡蛋和饭一炒,再冲个神仙汤,配上自家的萝卜干和咸菜做的小菜,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菜根香”开办之初的顾客是人力车夫和运河船工等劳动大众,饭店定位是便民快餐店,微利经营,以方便低层居民的用餐需求。据李秀林回忆,困难时该店往往是早上到菜店、肉店借来菜、肉,卖掉后再把钱还回去。
      因为信誉好,赢得菜、肉店老板的支持,才使菜根香一步步支撑、发展起来。 配方二:鸡蛋+米饭+虾仁、肉丝、叉烧 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
      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 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及葱油炒饭是也,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
      ”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 菜根香饭店的厨师们借鉴民间蛋炒饭的炒法,往饭里加上各种各样的配料,并冠以不同的名字,渐渐地有了单炒的“水晶炒饭”、加虾仁的“虾仁炒饭”、加肉丝的叫“肉丝炒饭”等等。
      但此时,炒饭配料往往只有一种。 配方三:鸡蛋+米饭+8种配料 在扬州炒饭配方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掉这些名字:戴立芝、王立喜、谢兰福、丁万国等。他们都是从菜根香走出的淮扬菜名厨,扬州炒饭配方的形成和他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国庆路旁小巷内的九如分座,该店负责人王立喜告诉了记者这样一段历史。
       1947年左右,菜根香到了生意最为红火的时期,蛋炒饭的品种也多了起来。不但因先倒饭还是先倒蛋的讲究,而有了金裹银、银裹金之分;并出现了什锦炒饭。中等碗分量的米饭,放上两三个鸡蛋,配上鸡汤,价格较适中,属于当时的经济盒饭。蛋炒饭就3毛钱,肉丝炒饭5毛钱,什锦炒饭七八毛钱。
      此时的什锦炒饭配方与今天已基本类似。 据王立喜介绍,扬州炒饭配方在解放前就基本形成了。厨师从案板上随手拿来加入饭中同炒,不经意间成就了扬州炒饭这道美食。当年的菜根香什锦炒饭配料却还有它讲究之处——其中一味青豆用的曾是上海梅林青豆。 配方四:什锦炒饭配方+琼花 此次速冻扬州炒饭在沪下线,令众多扬州人眼前一亮的是,加了一味“琼花瓣”。
      琼花是扬州的市花,加入“琼花瓣”不仅起到调味的作用,也为扬州炒饭凭添了几分韵味。 扬州美食素以精巧取胜,扬州炒饭却是真正属于大众的。扬州炒饭属于民间,来自扬州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来自扬州市民对美食的考究和意识。它的考究,是大众所能做到的精致,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能长久流传的东西。
       。

    2006-11-26 18:53: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美食/烹饪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