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培养孩子色彩感,我儿子画画颜色特别单调我该怎么做?

首页

怎样培养孩子色彩感,我儿子画画颜色特别单调我该怎么做?

我的儿子三岁多,我给他报了美术班半年了画画时总是用一种颜色,而且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别的小朋友画的规范整齐,他是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3-30 19:05:35
       孩子的画都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由肤浅到深入、由粗糙到细致、由不象到象、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一般地说,小孩儿长到三四岁以后,就特别地喜欢涂涂画画了--不管什么纸、什么笔,想起来就画,随手就画。假如家长把孩子的这种最初的作画行为当做淘气的表现加以呵斥指责,那实在是孩子的不理解。
      画画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是人的爱美天性在幼年时的反映。孩子们把画画当作一项无比神奇的、充满乐趣的事业,当他们画画的时候,他们其实是“进入”到那个美妙动人的世界中去了。不管你的孩子将来学哪一个专业,从事哪一项工作,都可以通过美术来启迪和开发他的智力,使他心灵手巧,使他勇于想象、勇于创造。
       少儿学画, 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涂鸦期:即随意乱画阶段。二。象征期:把自己的意思表现得更明确些,而对画面的效果如何,一般是不大考虑的。三:初级写实阶段。对有趣的事物表现对象特征、动态和比例关系、环境气氛等,开始进入具体形象的转为复杂关系的刻画。
       儿童对美的发现,是从色彩开始的,儿童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极为敏感,当他对物体现状还不具备分辨能力的时候,对色彩已经具备有感知能力。 严格地说:儿童用色是印象色,不是写实色;是简单色,不是复杂色;是色的符号,不是色的真实,因此它是初级的,而不是科学的。
      幼儿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孩子的自由心理驱使其自发行为获得成果的激励,而不是违背其自由,强其所难,所带来的心理困惑。

    萨***

    2005-03-30 19:05:35

其他答案

    2005-03-22 23:26:14
  •     孩子还小,别要求太高,现在能把单色画画好就可以了,至于说天赋,短时间不一定能看出来,关键要看孩子是否爱好,只要爱好,有兴趣,自可以勤来补拙。祝你如意。

    l***

    2005-03-22 23:26:14

  • 2005-03-22 11:12:07
  • 画画时总是用一种颜色, 你给他查过辨色能力吗,是否色盲,色弱。最好去查查

    c***

    2005-03-22 11:12:07

  • 2005-03-22 10:15:41
  •   发表日期:2004年10月28日   出处:少儿画苑    作者:何金玲   
    培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色彩感觉和使用
        内容提要:教幼儿绘画要把“快乐原则”贯穿在绘画的全过程。从幼儿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色彩感,从色彩教学入手,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多方面锻炼提高孩子的能力,使孩子能创作出独创性的好作品。
       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美术是属于自己的,这是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热情的前提。首先必须尊重幼儿的现状,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要求,不能凭老师的主观喜好,或机械地按照进度去勉强幼儿。
      相反,应不断观察、了解幼儿,以此为依据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多年实践,我在教幼儿绘画时,就是把“快乐原则”贯穿在幼儿绘画的全过程,开始不应把重点放在造型上,过分强调“形似”,弄不好还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绘画的兴趣。观察和实践证明:幼儿对色彩的刺激和感觉是积极、敏锐的,即使是婴儿也会首先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感兴趣,这是任何一个视力正常人的本能。
      因此,我认为应当把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觉与使用放在绘画教学的开始部分。 在教学实践中,每进行一个步骤我都是从幼儿最感兴趣、最易掌握的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我为幼儿提供色差明显、对比强烈的工具材料,吸引幼儿换色作画的兴趣。
      然后,从物体的固有色着手,逐步扩大认色范围,掌握红、黄、绿、黑、蓝、白等颜色的名称,并鼓励幼儿把作品涂的色彩斑斓。这时不要求他们选用的颜色与表现的物体一致,不要去批评他们用错了颜色或去教他们如何正确选色。例如:“用红色画太阳,绿色画树”,否则反而会妨碍他们的自由表现和失去对色彩刺激的敏感。
      以期通过孩子们喜欢并容易使用的色彩来弥补初期造型上的不足,从而激发、加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在色彩引导下,我重在感觉引导,在介绍各种颜色的名称之后,进一步让孩子了解三原色、冷暖色、对比色等色系,以及不同颜色塔配出现的审美效果。首先,引导他们去观察分辩各种颜色的深浅和融合,以提高幼儿辩色的能力,并让幼儿以客观对象为依据,去反映个人主观的认识和态度,按自己的意愿选色,放手让幼儿自己搭配涂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着意培养他们初期对色彩的审美能力。
      一节课下来,张张作品都呈现不同的色彩感觉。比如:观察学画池塘里的小金鱼时,主体完成之后,涂色及背景处理均由幼儿自己设计。有的幼儿画面基本呈现的是淡蓝、红、黄、白又稍加几片绿色的叶子浮在水面上,那么从画面上幼儿添画的几片绿色叶子,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在用色彩告诉你这是夏天里的一条清澈见底的池塘,小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有的在飘着红、黄、绿、白的彩云下比美;有的害羞得躲在水草下面;有的在和小伙伴比游泳、争第一,有的在和水草说悄悄话……这些幼儿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同时也是他们主观观察的结果。
      还有一些孩子在色彩感觉上想象的成份多一些。比如同样是画池塘里的小金鱼,有一个幼儿整个画面呈嫩绿色,使人有凉爽、惬意的感觉,可画面上的天空中明明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太阳,却又画了一个翩翩起舞的仙女和一架飞机。那么不难看出孩子对天空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它没有用传统的色彩来表现天空,而流露出童话里天上仙女的嫩绝色裙子和白云上的一架飞机的无限憧憬。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孩子的心里是宁静、祥和的。还有一个幼儿在画一个秋天的果树园时,在每一棵果树上画了几种不同种类的果子,有香蕉、橘子、苹果、梨……把他们涂成五颜六色。这其中包含了孩子的幻想,谁能保证今后的果树经过人工嫁接后不能长出很多种类的果实呢?幼儿这种带有想象成份的色彩有感觉是宝贵的,我们应该注意发现,更应该加以肯定和保护。
       在幼儿对色彩有了一定认识,提高了色彩刺激敏感的基础上,我教幼儿运用各种配色方法。在造型上,我对幼儿要求不高,只是提醒他们多观察,能画出多少就画多少。在色彩上,鼓励幼儿大胆用色,把对色彩的感受与所画的物体和环境统一起来,以色补型,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同样的物体应根据画面的需要,它的颜色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我启发幼儿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尝试运用各种对比的方法,(例如明暗对比、面积对比、色相对比等)使作品色彩鲜明,并逐步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在色彩运用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超出了我的想象,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例如,班上有一个王冠小朋友,在画《敖游太空》这幅画时,把人物的眼睛和辫子都处理成红色,背景是微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艘宇宙飞船腾空而起,各种各样的小飞碟在旋转,你能看出孩子的用心吗?他自述说:小朋友坐宇宙飞船飞上天,又转乘小飞碟遨游太空,越飞越高,离太阳越来越近,太阳公公把他的眼睛和辫子都染红了。
      这幅画想象丰富,用色大胆的画被送到日本参赛,并获得了银奖。当时他仅学画四、五个月。 综上所述,我的指导思想就是:绘画无非是色与型,在教幼儿绘画时,从色彩教学入手,以使幼儿快乐为原则,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进而提高对绘画的自信、胆量和魄力,只有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应地多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
      由此,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重在“神似”,只要是有想象力,有生活情趣、有独创性的就是好作品。 。

    醉***

    2005-03-22 10:15: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