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涸辙之鲋”为何用鲫鱼来作比?

首页

“涸辙之鲋”为何用鲫鱼来作比?

“涸辙之鲋”为何用鲫鱼来作比?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23 14:23:36
  •   “涸辙之鲋”这个成语比喻那些身处困境、急需援助的人或物。“辙”是车轮碾过后留下的印迹,“鮒”就是鲫鱼。一条鲫鱼躺在干涸的车辙里,如此鲜明的意象,谁都明白这条鲫鱼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夕卜物》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跗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周家里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的,我即将收取封邑的租税,到时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道上有谁呼喊,我回头看到车辙中有条鲫鱼,我问它:‘你过来!你在干什么?’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族,你有斗升之水救我活命吗? ’我说:‘好的,我将要去南方游说吴越之王,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愤怒地说:‘我失去了水,无处栖身。
      我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那么,我们现在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鱼的种类繁多,庄子为什么偏偏拿鲫鱼来作比呢?读者朋友们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但古人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因此庄子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以鲫鱼为喻。
      《仪礼。士昏礼》中规定:“鱼用鲋。”贾公彦解释说:“义取夫妇相依附者也。”结婚时所用的鱼一定要用鲋鱼,取其夫妇相依附之意。北宋学者陆佃在《塊雅》一书中记载了古人对鲋鱼的极为有趣的观察:“此鱼旅行,吹沫如星,然则以相即也谓之鲫,以相附也谓之鲋。
      ”鲫鱼的习性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因此古人就认为鲫鱼酷爱旅行;鲫鱼又喜群集而行,此即“相即” “相附”之意,鲫鱼和鲋鱼的命名亦是由此而来。庄子笔下的跗鱼竟然从东海旅行而来,方才能够陷进干涸的车辙之中,因此庄子以鲋鱼为喻,根源就在于古人所观察到的鲫鱼的独特习性。
      

    李***

    2016-09-23 14:23: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