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诸葛连弩问题

首页

诸葛连弩问题

三国演义中连弩是诸葛亮死后对姜维说他还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当时读到就觉得诸葛真厉害 多到用不完 而且不用完还是天下无敌(不明白为什么6攻祁山不下,其实有几次是能行的 但…………)
但连弩的威力哪里体现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6-19 16:14:10
      损益连弩”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研制出一种损益连弩(史学家称它“诸葛弩”)。 
      《三国志》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蜀记》曰: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 
      《魏氏春秋》曰:损益连弩,谓之元戒,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损益连弩当时是人们关注的器物,但它的实物又神秘地消失于世。 经译文、论证、制造、操作实验所得出科学准确的数据,现对“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句古语进行注释(以实际操作为序)。   连弩:利用机械力量连续射箭的弓。
         一弩十矢:一把连弩,箭匣里装十支箭。   损:减少箭匣里的箭支数量。(实验数据:发射4支箭鸡已被射死,不需要再放箭。)   益:填补箭匣内减少的箭支,(损益连弩:随意增减改动箭支数量的连发弩)   俱发:总括的有顺序的把箭匣里的十支箭全都发射出去。
      (实验数据:6秒射出十支箭)   谓之元戎:人们称连弩为主将。   以铁为矢:通常普通的箭是由镞、木杆、羽毛制成,箭在远距离飞行时,羽毛起平衡作用。而连弩的箭若采用通常制法,箭身羽毛部位与箭匣壁发生阻碍,使箭支无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发射位置。
      所以连弩的箭采用非常规制法,“以铁为矢”是科学合理的。连弩的箭采用铁制就解决了三大问题:(1)由于整支箭的尺寸只有“八寸”非铁制的箭,箭体轻,没有太大的杀伤力。铁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2)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铁箭就会被吸附在箭槽上,解决了连弩向上仰射时弩身倾角大于90度,箭匣里的矢脱离箭槽倒向反方向,张弓向下俯射时箭支滑落的问题。
      (3)解决了连续供箭问题,连续供箭,连续发射得以完成。   矢长八寸:当时孔明对矢的长度为八寸是相当科学准确的。经制造实践,箭杆超过八寸,箭匣增长,机关互动就不畅通,铁矢超过八寸重量增加,会影响箭的射程;而箭的尺寸小于八寸,箭匣缩短,弩的弦臂张开间距小,发射力量就会减弱。
      所以“矢长八寸”是最佳尺寸。 。

    笑***

    2005-06-19 16:14: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