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那位大虾知道波特的竞争力分析方法及评论

首页

那位大虾知道波特的竞争力分析方法及评论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1-20 15:22:53
      波特的竞争力分析方法及评论 
    作者:智泽华  理论探讨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1-18 
    波特教授在竞争及竞争力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观点、理论和方法。波特教授的这些方法,笔者认为,均是通过多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来确定竞争优势或竞争力的方法。
      下面就波特提出的几个主要竞争力评价方法做一评价。 波特教授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即供方侃价实力、求方侃价实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以及现有公司之间的争夺。他认为影响和决定五种竞争力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规模因素、竞争者集中程度、产业增长潜力、产品差异程度、产业转换成本、公司品牌的专有性、成本优势、销售力量、进入退出障碍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表现在销售能力、研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竞争。
      但他认为,无论如何竞争,采取什么竞争战略,决定企业竞争成功的战略也只有三种:一是成本领先战略,二是标新立异战略(差异化战略),三是目标集中战略。波特的这种解释,如果用我们提出的竞争力的本质来理解即竞争力是竞争主体之间差距的表现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因为实施这三个战略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和竞争对手之间形成某个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竞争的优势,也就是竞争力量的来源。 但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还没有从竞争力角度来解释企业的成败,而是从盈利能力角度来解释。他认为,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最终会反应在产业或企业的盈利能力上。
      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也主要通过利润大小来判断。他在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进一步从价值链角度解释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来源。 他认为,大部分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设计、生产、销售、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企业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会产生成本,同时也会带来价值增值,当企业出售产品(服务)的价格比其创造其所花费的成本高时,企业就可以获得利润。
      企业的各项活动,均可以从是否创造价值的角度来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主要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价值链上的差异。 波特在分析企业的价值链时,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所有那些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产品及劳务的交付及出售给用户的活动,以及售后服务活动等物质创造活动。
      基本活动贯穿于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形成和运动过程。为基本活动提供支持的活动就是支持活动。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活动。活动的分类和界定是根据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大小来界定的。 波特提出用价值链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实际上是和其《竞争战略》一书中用盈利能力来评价企业的最终竞争力量的思路相一致的。
      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收入与成本之差,价值链是由企业各项活动的收入减去成本之差之后所创造的价值累积起来的。不过,价值链理论却将盈利能力分析引入企业的每一项活动,并且通过每一项活动的价值分析来最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价值链分析方法却大大深化和发展了盈利能力分析,一方面他将企业竞争中的各项活动均用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一共同特征联结起来,并且通过各项活动的价值增值情况的判断,来对各项竞争活动本身的价值做出判断;另一方面价值链分析也使竞争对手和自己企业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竞争差异,用创造的价值增值上的差异这一个指标评判出来,深刻而简明地揭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
       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但并没有将价值链和企业的竞争力联系起来。即使在国家竞争优势和其后来的关于竞争力分析的各种文章中,波特也没有将价值链和竞争力联系起来。但是,笔者认为,价值链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到企业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和评价方面,甚至可以说价值链分析是一种非常简单和有效的竞争力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我们在讨论竞争结果的时候已经指出,盈利能力(或收益能力)是判断竞争力大小的一个显示性指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没有专门讨论如何用盈利能力来判断国家、产业或企业的竞争力。这是因为,在国家层次,盈利能力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创造增加值的能力,而IMD对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是对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分析,其核心是对创造GDP的能力的分析,WEF对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是对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分析,而经济增长的判断标准也是GDP的增长。
      GDP就是国家层次的增加值,创造GDP的能力也就是在国家层次的盈利能力或收益能力。 在产业层次和企业层次,如何用盈利能力判断竞争力的大小?当然,产业层次如果用GDP来评价竞争力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在产业层次或企业层次谈及盈利能力时通常是指创造利润的能力,而创造利润的能力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
      特别是在产业层次,由于企业之间在盈利能力上的差异使产业层次的实现利润并不能很好的反应产业的竞争力。企业在一定时期可能并不追求盈利能力,而是追求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用盈利能力判断是会有问题的。但是用价值链来分析判断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因为在进行企业的价值链分析时,我们也可以将追求市场份额的行动看作是和其他活动一样的投入产出活动,均可以确定出其投入和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在价值链上创造的价值增加值合计,就可以作为判断其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在产业层次直接使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并不象企业层次那样明确而富有比较意义,因为产业内企业的业务活动是很不相同的,将其加总起来所形成的平均值的解释能力也是有限的。
      不过,如果将产业看作是由一个产业链,即由上游、中间产业和下游产业组成的产业链的话,那么在国家的产业链层次进行增加值的分析和比较,也是能够说明产业竞争力大小的。 [NextPage] 波特在进行国家之间产业的竞争优势的比较时提出了产业链分析方法,但他并非沿着自己过去的分析思路(产业的盈利能力或价值链分析)而延伸下去,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即产业链分析图表。
       按照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的思路,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均表现在其盈利能力上,因此国家的竞争优势也最终应当归结为国家创造收益的能力上。但波特在其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 却并没有从国家创造收入的能力角度出发来分析国家竞争优势,而是从讨论国家竞争力概念开始,从对国家竞争优势形成原因的讨论出发,来分析国家竞争优势。
      他认为,国家竞争力最恰当的定义应当是生产率,而不是人均收入(GDP)或其他。他在批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的不正确解释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菱形理论,来解释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他认为,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最好单位是细分的产业,因此他的国家优势决定模型实际上是国家中产业的优势的决定模型。
      他通过国家中产业的竞争优势来说明国家的竞争优势。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六大因素,并提出了使用这些因素来进行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的解释的基本原则,但他却并没有应用这些原则来对某个国家的竞争优势进行评价,而只是从这六个因素出发对几个国家已经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了解释。
       那么,那些产业属于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按照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书的逻辑,应当是那些创造利润最多或创造价值最多的产业,按照其对国家竞争力定义的分析,应当是那些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但波特在进行实际分析时,却并没有使用这两种指标。他对为什么不使用利润指标的解释是,利润指标的数据因为有贸易保护、会计报告制度的差异和核算制度的差异等原因而在国家之间不可比。
      同时,利润数据也难以取得,当企业从事多样化经营时也难以分清产业利润是多少。但他对为什么不使用生产率指标没有做任何解释。 和大多数学者一样,波特也使用出口指标来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竞争优势的标准。 在确定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时,波特使用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即他从那些其出口份额大于其国家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的那些产业作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同时,他在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剔除掉产业进出口赤字、由外商控制出口、或者出口主要向其邻国的产业。这些产业是一个国家存在竞争优势的产业。波特使用的产业概念是尽可能细分到产品的概念,即凡是有按5位数分类的产业的进出口数据时就不计算按4位数分类的产业数据。
       波特认为,判断产业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链的数据比只用某个产业的数据更加准确一些。因为产业或产品的竞争优势,并不只是这个产业本身有竞争优势,而是与其相关的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产业也同样有竞争优势。产业链就是组成某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集合。 在产业链框图中每个产业可以看作是由其原材料产业、生产设备产业、专业投入和相关服务组成的产业链。
      存在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也是指那些产业链总出口占世界该产业链的出口比例超过该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的产业链(也剔除进出口赤字产业链和由外商控制的产业链)。 波特产业链图及计算表其实并不象波特期望的那样有说服力。在波特计算的大多数国家,单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明显高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产业链的优势只能起到对产业竞争优势的一种补充说明作用。更为遗憾的是,波特在解释产业或国家的竞争优势时,并没有使用经过非常烦琐的产业链出口市场占有率数据,却使用历史分析法和六因素解释法。也就是说,波特在判断产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力)时仍然使用了贸易指标,在解释竞争优势的来源时使用了历史演变和六因素分析方法,但却没有使用自己精心设计的产业链图或产业链关系法。
       波特和马丁(Michael E。 Porter and Roger L。 Martin)在2000年合作发表的《加拿大竞争力:在抉择之后的十年》一文中, 提出了用其菱形模型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在这里,他们将竞争力定义为生产率,并认为决定企业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的、法律的和宏观经济的环境,二是公司经营和战略管理的技能和微观经营环境质量的相互作用,三是微观基础。
      三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一国企业的竞争力。 他认为,稳定的政治、法律制度,是与低通货膨胀、稳定的利率、有利于储蓄和投资的税收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相联系的,这些宏观环境为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可能。但真正的竞争力是由经济的微观基础即由工人、企业、市场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决定的。
      微观经营环境的质量由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波特的菱形模型)。 波特将其菱形模型应用到解释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并分析企业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和不足,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如果说有一点创新的话,主要是强调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独一无二的、唯一专有的优势。
      这一点他在《什么是经营战略》一文中论述的更加充分。 他认为,企业独一无二的优势不是通过标杆测定学来的,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创新。简单复制别人做法的企业不但回报很低,而且很容易被创新企业超过。 。

    1***

    2011-01-20 15:22:53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