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时候的隐者都隐什么呢?

首页

古时候的隐者都隐什么呢?

古时候的隐者都隐什么呢?

作为隐者还关心国事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08 16:14:54
      《论语》记载子夏尝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古代所谓隐者,他“隐”的应该就是这个“仕途”,即虽然学有所成,却不愿“货于帝王家”。按照这样的梳理,则隐者一般就是不太关心国事的。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历史上就有很多著名隐者,他们之所以归隐,原就有不得已的种种苦衷,甚至是因深感报国无门才归隐的,像明末清初的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尤其是王夫之,他们的归隐,就都有这种因素在内。
      这三大儒当明亡之后都曾积极从事过反清复明的事业。由此就不能说他们不关心国事。但当他们发现大势已去,却又不愿为满夷朝廷服务,那么所剩下来的,大概也就只能是由逃亡而归隐。但尽管如此,他们在归隐之后,也仍是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来一申报国之心的。比如黄宗羲就写作了著名的《明夷待访录》,而顾炎武则也一反理学末流的玄虚狂悖,大力倡导实学。
       另外,有朋友又说到古代尝有士人以归隐作为自标高远、清逸,并转而以此作为出仕谋取高位的筹码,即所谓“终南捷径”,这又是一种例外,也是不得不予以考虑的。 。

    M***

    2019-04-08 16:14:54

其他答案

    2019-04-08 16:13:09
  • 真正隐退了,史上也就没有记录了,老子出函谷关,就再也没有关于他的历史记载,所以,你能说出名字的隐者,大多是有所作为,值得史家记载的人物。
    如果这个推理成立,那么关心国事,也是大多数隐者的共同点,否则他靠什么来出名呢?

    E***

    2019-04-08 16:13:09

  • 2019-04-08 16:03:37
  • 以引求名,古代士人往往以归隐作为出仕的途径。隐是一种清高的人生姿态,并不隐藏什么。

    天***

    2019-04-08 16:03: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