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来自于那首宋词?

首页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来自于那首宋词?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来自于那首宋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31 16:25:58
      出自李清照的词《点绛唇》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
      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
      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

    汪***

    2019-03-31 16:25:58

其他答案

    2019-03-31 16:31:06
  •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从环境、氛围和情态看,主人公是一位大家闺秀。词中没有从正面描绘她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一连串具有特征的动作,便将这位少女天真活泼、娇羞可爱的性格,刻划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上阕写主人公的活动,同时也交待了时间、地点和景物。初夏的清晨,一位贵族小姐悄悄来到后花园内,兴致勃勃地独自荡起秋千来。荡了一阵感到有些累了,于是便停了下来。她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又起来懒洋洋地活动活动自己的纤纤玉手。这时才发现,好大的露水呵,花儿似乎也显得很消瘦;真累人呀,身上的汗衫已经湿透!这四句描写少女“蹴罢秋千”之后的神态十分细腻、生动。
      “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活画出一位娇柔好动的千金小姐形象。“露浓花花瘦”,既是写景,点明时间、环境,也有以花喻人之意。那沾满朝露的花儿与轻衣湿透的少女两相映照,真可以比一比谁更为美。 下阕写主人公发现生人以后的神态和行动。正当她打过秋千、满身是汗的时候,忽然看见有个人影走进了花园。
      由于不知来者是谁,又加上衣饰不整,心里有些慌张,只得含羞而走;匆忙间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干脆光着袜子跑吧;真不凑巧,头上的金钗又滑脱掉了下来。可是当她快到门口的时候,却回过头来,瞅了瞅那位不速之客,故作从容之态,并且顺手折下一枝青梅来闻一闻。这五句动作一个连着一个,将少女遇见生人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刻划得逼真传神,惟妙惟肖。
       青年时间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既爱好琴棋书画,也喜欢划船、荡秋千以及“打马”之类的闺房雅戏。她和那些谨守闺训、不苟言笑的侯门千金不一样,颇有几分不拘礼法,并曾因此遭到时人的讥评。例如王灼《碧鸡漫志》就说她“自古?|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这完全是道学家的口吻,不值一驳。有人认为此词立意浅薄,淫靡庸俗,因而否定其为清照所作。细读原词,虽不能说有何深意,但也绝非浅薄,更谈不上是什么淫靡庸俗之作。“倚门回首”一句,不过是写少女害怕被人发现,而又有几分好奇的心理,绝不能视为“情挑”。
      何况贸然闯入花园的那个“人”,根本没有出现在画面上,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皆不可知,女主人公虽然回头瞅了瞅,也未必看清楚了,怎么能说是淫靡庸俗呢? 宋人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词数量相当多,但写的大都是妓女和恋情。这首词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少女荡秋千的美丽图画,笔调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可爱,没有实际生活体验的须眉之辈很难写得如此真切细腻。
      词中那位天真活泼的少女,不正是作者少年时期的自我写照吗? 。

    不***

    2019-03-31 16:31:06

  • 2019-03-31 15:53:28
  •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

    2019-03-31 15:53: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