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从一个角度分析胡适《鸽子》

首页 怎么能不胡适乱想

从一个角度分析胡适《鸽子》

字数300字左右,角度只用一个,不要杂乱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05-22 18:20:47
  •   新诗第一次出现是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胡适作四首,第一首便是《鸽子》。因此,这首诗在中国新诗运动史上自有独特的地位。
      这首诗写于1917年秋冬间,当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执教于北京大学。他在北京大学这个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里颇有春风得意之感,因为他当时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相处得很融洽,并且以他们这几个人为中心,团结了一批追随者,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写下的,因而该诗的主旨,是将自己以及几位朋友比作自由翱翔的飞鸽,从而表达一种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   从艺术上来看,这首中国早期新诗的代表作也有很多特色,尤其是它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本人提出的一套开风气的新诗理论。
      如胡适曾指出:关于新诗的音节,靠的是“语气的自然节奏”和“每句内部所用的字的自然和谐”,平仄并不重要,而用韵方面,可以有多种自由,或“用现代的韵”,或“平仄互押”,“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至于艺术表现方法,则需要用“具体的做法”,换言之,“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多种——明显的逼人的影像”(《谈新诗》)。
      对照《鸽子》一诗,正是如此。首先,该诗的音节确实大体上做到了自然和谐,全诗基本上用自然的语气一气贯注下来,相当流畅;其次,该诗注意押韵,且全诗又押同一韵(i),然而诗中用的又是现代韵,也不受平仄限制,这样,全诗既自由地表达了思想,又具有诗歌的音乐感;还有,该诗的主旨(表达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自豪感)虽是抽象的,但作品的确采用了“具体的写法”,即把笔墨集中在描绘洁白的鸽子在蓝天中“回环往来,夷犹如意”和“翻身映日”这幅鲜丽的画面上,这就避免了“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的弊病,也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胡适在尝试新诗写作时,还特别强调“诗体的大解放”。《鸽子》一诗在这方面同样是突出的。全诗六句,每句字数不等,音节数也参差不齐,用韵又随便,语言上又是相当的口语化,总之,它是明显地冲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不过,作为中国最早的新诗代表作,《鸽子》一诗(包括《尝试集》中其他一些作品)实际还留有文言旧诗的若干痕迹,如“夷犹如意”句,就不那么通俗,也不够口语化,甚至全诗还多少受着旧诗词的影响。
      可贵的是,胡适稍后也看到了这一点:“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那是一种不值得后人苛求反而是应当充分谅解的历史局限性。

    年***

    2013-05-22 18:20: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