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马超降蜀后没出彩了??

首页

为什么马超降蜀后没出彩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4-11 15:48:36
  • 偶认为马超之所以降蜀后没什么太大战功~~~主要还是诸葛亮吧`~
    诸葛亮用人一直都是很谨慎的(当然除了街亭那次)马超之所以在战局大好的情况下被曹操打败~~主要不还是因为智商不够所至的吗~~~虽然是个将才~但有勇无谋!从前的辉煌大概也是和庞德~马黛等人的功劳分不开的~~~
    再说人家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也是将门虎子`而当时蜀国人才济济~还有张翼等一批西蜀名将~所以马孟起在小心谨慎的诸葛亮面前不被重用也在情理之中了~~~

    a***

    2006-04-11 15:48:36

  • 2006-04-11 09:26:58
  • 这个问题要从蜀国形势谈:
    1、刘备为王,国家统一的象征;孔明为相,且是强相,实际统治国家。
    2、刘备才不足,但有姓刘的“无形资产”;孔明才高且很快夺取了军政大权。
    3、刘备常“哭求”他人支持;孔明常除去可能的竞争者。
    4、孔明“出师表”后,拥最弱的刘备、徐“媒男”出走、黄“水镜”大隐、庞“凤雏”遭伏、马“攻心”孤军、魏“反骨”背袭、黄“长沙”阵亡、关“大刀”不救、张“长矛”被卖*******刘“皇叔”遗孤!!!!!通观蜀国,稍有能力者,除赵云为刘备的侍卫长马超在老家戍边外,皆“不得好死”,且均在孔明的“神机妙算”之中。在孔明手下,只有姜“大胆”受到“重用”,但独降无势,也无宏才,堪做“替死鬼”。
    5、马超没出彩,证明马超能准确地分析形势,智慧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证明马超是无“胸怀天下”的割据者。
    

    d***

    2006-04-11 09:26:58

  • 2006-04-09 02:36:24
  • 马孟起到底为什么没出彩,不能根据《三过演义》和《三国志》的内容来判断。因为它们都严重歪曲了许多人物,用这些来判断应该不会得到答案。还是应该多参照些历史文献才能得到答案吧!

    U***

    2006-04-09 02:36:24

  • 2006-04-07 10:08:59
  • 马超当时一直在西谅作战,只是战局与中原太远,才没在三国演义出现。在现在的青海还有当时的战场遗址,蜀魏双方死伤甚多,魏国一直无法评定,直到马超死后魏才能彻底控制羌人,从此蜀国只能防守了。诸葛亮能放心的七出祁山,有马超在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c***

    2006-04-07 10:08:59

  • 2006-04-05 15:25:54
  •     1楼的!没记错的话,汉中战役是在赤壁鏊兵之后吧?另外,你说了这么多,虽然引用了那么一段《三国志》,但总体看来还是脱不开小说的羁绊。小说中把一些将领妖魔化了,如何神勇,如何威猛。马超武艺究竟怎样,今天不得而知,但他的将略多少还是受到肯定的。
      他把守蜀国西北边境,最后死在任上时,蜀西北大门始终安如泰山。刘备当然主要考虑马超在边境少数民族中的影响。但是当时魏蜀的主战场不在汉中至雍、凉一线。这一带受到空前重视,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曹操说过“南郑之地,真为天狱”,汉中到蜀地;一路的地形非常险恶,年迈的曹操为了逃避蜀道之难才有了“得陇望蜀”的反常言论。
      要说诸葛亮不重视马孟起,恐怕也不尽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操病故,当时老将军赵云请战,孔明有一句话:“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如损一臂”大致是这么说的,可见马超在诸葛亮的心目中有着左膀右臂的地位。其将道是受到刘备、诸葛亮首肯的。马超身为总帅,独当一面,而赵云始终是刘家的高级保镖,禁卫队长。
      这样一比高下立判。又,“言兵无若孙、吴。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曹操“其用兵也,仿佛孙吴”。马超使曹公蒙受渭桥之辱,纵观整部中国历史。恐怕没几人有这样的能力。而《三国演义》为了反衬关羽,有意把马超说成是英布,彭越之流“当与翼德并驾争先”。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误尽苍生。
      所以研究三国,还是应该以正史为准绳。《三国演义》三分虚构,七分真实。实不足取。

    b***

    2006-04-05 15:25:54

  • 2006-04-04 11:00:40
  •       马超投降刘备后,似乎的确不如以前那麽轰轰烈烈。过去的马超“无枝可依”,只好东砍西杀。归属刘备方得以安身立命,特别是被委镇守一方后,《三国演义》的着眼点又总是聚焦在刘关长赵诸葛等身上,马超的故事自然就不太多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不等于刘备不重用他,更不能认为是被埋没了:
        刘备进汉中王后,封马超为左将军,与关羽(前将军)、张飞(右将军)、黄忠(后将军)并驾齐驱。
      刘备称帝后的章武元年,又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犛乡侯,并且对马超说:“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言之谆谆,可谓委以重任寄予厚望。而马超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他在任期间,鲜卑、羌人慑于马超神威不敢轻犯,西北西南几无战事。
      
      在这些方面,《三国演义》的记述和正史相差不多。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马超达到了这一解决战争的最高境界。难道一定要战火纷飞方显英雄本色吗?相反,同为镇守一方,关羽的下场却是丧师失地,连自己的命都丢了,谁更可叹呢?。

    绿***

    2006-04-04 11:00:40

  • 2006-04-04 02:52:56
  •   两种说法,我倾向于后者
    刘备收降马超之后,据《三国志》载:刘备“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刘备叫马超镇守边陲,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当时临沮、凉州这些地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曹操一直虎视眈眈,;三国的名将司马懿也曾镇守这一带的边防。
      马超守凉州,关羽守荆州,张飞、黄忠和赵云随刘备东征西讨。对五虎大将的这种人事安排,都是独挡一面,刘备并没有厚此薄彼,应该说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人尽其才。当时曹操拿下了东川,手下的谋士建议一鼓作气拿下西川,曹操认为,既得陇,复望蜀(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源出于此),主意不错但时机不成熟。
      刘备积累了宏厚的军事实力,各路防守严密,现在打西川还不是时候,没有听取部下的意见,而是挥军南下。这才有了后来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当时由于马超的威望,加上他镇守有方,直到马超四十七岁病逝,魏国都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这些地方一直没有较大的战事。刘备一死,魏国立即出动五路大军大举入侵蜀国,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其中的一路,靠的就是马超。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因此描写马超的篇幅相应也就少一些。容易使读者产生错觉。 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子,三国时期有名的猛将,曾逼得曹操割须弃袍于潼关,后归降刘备,位列五虎大将。 但是,马超降蜀后,却并未受到重用,锋芒渐失。唯一一次作为大将出征是在诸葛亮安居平五路时,当时魏国统兵50万,分五路进犯蜀国,孔明胸有成竹,分五路拒之,其中命马超领兵北拒10万羌兵。
      其余时间,马超一直碌碌无为。为什么会这样呢?是马超的能力不行吗?非也。宛城战张绣、西凉遇马超、华容逢关羽,是常胜的曹军所遭受过的几次重大失败,曹操曾发出过"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的感概,能令三国第一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如此害怕的,除了关羽,就是这位马孟起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称五虎将"关张赵马黄",把马超排在关张赵后列第四,确是委屈他了。可见马超之勇,在猛将辈出的三国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了。以诸葛之精明,如此猛将放着不用,委实说不过去,是一时的失误吗?非也。此时的孔明,与误用马谡那时相比,头脑清醒地很呢。
      马超何许人也?世代名家,文武双全,乃群雄之才,引军麾战,逐鹿中原才是他的心意,位列人臣,帮别家打天下,绝不是他的愿望。与关张赵黄这些单纯的武夫相比,野心极重的马超更难驾驽,就是诸葛亮也没有十成的把握,是以将其冷藏。反倒是马超的族弟马岱更具有王佐之才,因此,在马超病故之后,马岱便受到了重用。
       另一方面,马超降蜀,实乃迫不得已。张鲁中了孔明的计,使马超进退两难,孔明趁机派人晓于利害,巧降马超,马超必定口服心不服。对于马超这样的人,除非从实力上完全征服于他,否则他绝不会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命。在早些时候,曹操利用杨阜以巧计破马超,使马超无家可归。
      虽然胜了马超,但是换来的却是马超的满腔怒火,并立下终身与曹操为敌的重誓。以实力胜之,然后使之归降,其人必可大用,在当时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关羽收黄忠、张飞释严颜、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个中典型。可是当时孔明为何不效仿呢?原因是实力不够!虽然张飞能与马超单挑成平手,但是在战场上呢,马超辅以骁勇无比的西凉骑兵,其实力足以使强大的曹军丢盔弃甲,何况是相对较弱的蜀军呢。
      纵然能胜之,也不免元气大伤,必定得不偿失。因此,诸葛亮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失一良将(降了不能用),而去一强敌,智降马超。说到智降,却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姜维,也是被孔明骗过来的,他却受到了孔明的重用,这其中虽有姜维早已心不在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西凉锦马超! 上面说到,马超降蜀后参加过唯一一次大的战役,当时孔明又何以放心地让马超出阵呢?是蜀中已无良将了吗?非也。
      孔明早已洞察出马超求战之心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不让他出战的话,非出乱子不可。正好魏国五路进犯,其中恰有一路是与马超世代交好的西羌人,孔明料定他们之间必定不会发生战斗,于是就顺水推舟地让马超出征,同时又可平了这一路人马,着实是精明得可以。 孔明封杀马超,是否太过谨慎?有先例为证,张鲁重用马超,两三下就被蜀国说降了过去。
      象马超这样重野心的人,打了几场胜仗之后,自己已经会有想法,若再由敌人添油加醋一番的话,必会掉转枪头。况且蜀国面对的是拥有强大智囊团的魏吴两国,把马超放在前线,确实令人放心不下。 由此可见,孔明的知人善任,确是天下无双。只可惜了勇猛无敌的马孟起,到了蜀国之后庸碌无为,若不是早前与曹操的战斗中打出了名声,我们现在能否记住马超这个名字,都是个问题。
       。

    竹***

    2006-04-04 02:52: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