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寒食和清明是一回事吗?

首页

寒食和清明是一回事吗?

这边有说法寒食是清明前两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02 12:05:12
      不是
    寒食节的由来
     今日的清明节在古代,它的重要性还不如其前一日的寒食节,是由于清明及寒食的日期相当接近,随着时间的演变,两者的习俗渐渐融合。
    而所谓寒食就是禁火,只能吃冷的,或事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一派奸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便连夜护送重耳离开晋国。
      由于重耳平日颇关心百姓,因此在流亡期间,介之推仍尽心尽力的照顾重耳,甚至在饥寒交迫之时,还割下自己的肉 给重耳吃,希望大公子能安然返国,做个勤政爱民的君王。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成了后来的晋文公,并一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将介之推给忘了。
      经旁人提醒,晋文公才猛然想起,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谁知介之推已带他的母亲到深山隐居了,晋文公和臣子在山中寻觅了许久,仍遍寻不着。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认为介之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之推出现,等火熄灭了以后,人们才发现介之推背着他母亲,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见了相当伤心懊悔,抱着介子推的尸体痛哭。正要移尸安葬的时候,发现介子推的身后树洞里,藏着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中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完了之后,将这片衣襟收入衣袖当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且把烧秃的绵山封给介之推。后人为了纪念介之推,便在清明节的前两天严禁烟火,所有的人家都不准燃火,只吃冷粥干饼,此即所谓的「寒食」。
      直到清明这天一大早,才能点燃炉火。 便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境内 。

    l***

    2007-03-02 12:05:12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