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济南大明湖的传说和来历?

首页

济南大明湖的传说和来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04 18:36:19
          
                            大明湖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北城曾是陆地,只是河沟叉子多些罢了。城北有个大明寺,寺住持是个贪淫好色之徒,在庙内设有陷井机关,坑骗糟蹋妇女,庙内常发生烧香妇女失踪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艺,又勾结官府,人们不敢招惹他。
       济南东南山区有个姓程的人家,一个老妈妈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家境虽穷,但儿子程玉和忠厚老实,女儿程玉莲模样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却也过得和美。老妈妈忽得重病,卧床不起,一连三个多月。兄妹俩为求母病愈,到大明寺求神许愿。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闭目祈祷之机,将玉莲陷入地下密室,企图糟践她。
      玉莲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闹地抗拒和尚的欺凌。程玉和祈祷完毕,睁眼不见了妹妹,和尚却佯说玉莲已走,将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妈妈听说玉莲丢失,又急又气就咽了气。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让进门,玉和就去衙门告状。衙门的人听说是告大明寺,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推了出来,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着,渐渐昏了过去。
       玉和、玉莲兄妹二人的哭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问下界出了什么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说:“济南府,东南山女子程玉莲,因母病重,随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烧香许愿,被和尚陷进密室,哥哥昏倒在庙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践,所以冤气冲天。
      ”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恶和尚葬身鱼腹。真武大帝得令,就会同雷公、电母、雨师、风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里,正在用尽办法逼迫玉莲,忽见电光一闪,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把恶和尚劈死在地,这时天昏地暗,雨暴风狂,整个大明寺陷进了地底,大水从地下漫了过来,大半个北城变成了一个湖。
       玉莲被雷震昏,当她苏醒时,身子已在北岸,见到哥哥也在身边。她叫醒哥哥,两人悲喜地诉说着经过,当她听说妈妈为她丢失而着急死去时,痛苦极了。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纵身跳进湖水里,湖中长出了一朵白莲花。这个湖就是现在的大明湖,而玉莲则变成了大明湖里的白莲花。
       大明湖蛇不见,蛙不鸣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 传说一。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过济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县衙里。
      一到晚上,大明湖蛙声一片,咕呱噪耳,闹得他彻夜难眠了。于是传来随驾的刘庸,传旨:“禁止大明湖蛙鸣叫”,皇帝出金口玉言,于是湖中蛙鸣戛然而止。 也有说乾隆皇帝游大明湖在历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内蛇穿行,蛙乱鸣,甚是惊棘,就说:“蛇回洞,蛙不鸣”,从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听不到蛙鸣了。
       据说每到夏天雨季,北园一带荷池水涨,哇声震天,但大明湖内却是静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鸣叫的蛙放到明湖水里,它也不再叫了。 传说二。古时候,北园住着一户人家。这家有母子三人,兄妹侍母至孝,靠捞鱼捕蟹艰难度曰。后来母亲一病不起,兄妹二人倾家中所有为母亲治病,虽经多方求治,仍不见母病好转。
      妹妹心中焦急,竟自到城北大明国寺许愿。 许是妹妹的孝心诚意感动了寺内的神灵,许愿之后,母亲的病竟有了好转。哥哥闻知,欣喜不已,又责怪妹妹不该一个人外出许愿。原来这个寺院的和尚很坏,还与官府勾结,在周围为非作歹,残害百姓,还经常坑害、奸污来寺院拜佛的良家女子。
       但为了母亲,妹妹顾不了这许多了。没让哥哥陪伴,又独自一人到寺院还愿。谁知寺内的恶僧早就盯上了她,出得院门便被几个和尚跟踪,拖进寺内,供众僧玩乐。 晚上,哥哥捕鱼归来,不见了妹妹,当得知妹妹是去还愿的消息后,心想妹妹可能已遇不测,抄起了一把菜刀就急奔寺院。
      来到寺门外,被众僧阻拦,哥哥呼唤着妹妹的名字,孤身一人英勇奋战……众恶僧蜂拥而上,把他打倒在地,绳捆索绑,诬陷他持械行凶闯佛门,要送官府定罪。 妹妹沦入贼手,当哥哥的眼看着却无力解救,官府又与恶僧暗通,自己又要被屈入狱……怎不让人肝胆欲裂,怒气冲天!哥哥双膝跪地,仰面朝天,捶胸大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一声未绝,忽然间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个霹雳,天塌地陷,大明国寺顷刻间沉入地下。随即涌出一股清水,越来越大,后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这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寺里被关押的良家妇女都浮上了岸,兄妹团圆,母亲病愈。寺内的恶僧则一个个都沉入湖底,变成了蛇和蛤蟆。
      变成了蛇的只能钻入湖底,变成蛤蟆的只会生气鼓肚,叫不出声。 所以,于是,大明湖就“蛇不见,蛙不鸣”了。 大明湖雨荷茶的传说-乾隆皇帝与夏雨荷 辛酉年夏末秋初,赏荷时节,乾隆皇帝又游大明湖,他乔装打扮,微服私游。
      见大明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十分高兴,游兴大发。当他行至大明湖东北角时,忽闻悠扬悦耳的古琴之声传处于荷柳丛中。他循声寻至,见一四面环水、荷莲围绕的大厅。此厅为一古式建筑,红柱青瓦,出厦回廊。厅内摆设古雅,一淡妆青年女子正在抚琴,琴台旁,香烟袅袅。
      乾隆见这女子生得姿容秀丽,柳眉风眼,樱口朱唇,胜过宫中佳丽三千,心中大悦。与之攀谈,该女子谈吐高雅,落落大方,知书识礼。两人谈眼前景致,琴棋书画,诗词文章,十分投契,相见恨晚。这女子名夏雨荷,是世居湖畔的一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当夏雨荷知道这是皇帝造访时,更是受宠若惊,她对乾隆皇帝是十分崇拜的。
      二人遂成知己,乾隆皇帝也在湖畔暂住,他们吟诗做画,抚琴弈棋,荡舟游湖,赏荷观雨,其乐陶陶,一来二往,便双双坠入爱河。一日,风雨忽至,二人在雨荷厅内,听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玉盘,湖上烟雨朦胧。如诗如画。夏雨荷亲手泡制了荷花茶献给乾隆品尝。这荷花茶是夏雨荷以鲜荷花瓣、嫩荷叶和莲子、冰糖等制成,非同一般。
      乾隆呷了一口,满口生香,赞叹不已,这是他从来没喝过的好茶。他十分高兴,称赞夏雨荷慧心手巧,边将随身所带折扇铺在案头,攒笔蘸墨,勾皴点染,在扇上画成一幅“烟雨图”,并题诗一首: 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 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写毕,郑重的赠于夏雨荷。夏雨荷是极端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女子,她深知这段情缘恐难久长,为表明心意,也即在锦帕上写了古乐府诗一首,回赠乾隆,诗曰: 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

    会***

    2007-07-04 18:36:19

其他答案

    2007-07-04 18:27:02
  •   大明湖在山东省省会济南旧城北部,现在的市区中心,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另外两处名胜为趵突泉、千佛山。
    名称变化
    北魏郦道元编著的《水经注》中称之为“历水陂”,唐时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之为“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称为“大明湖”,从此沿袭该名称。
       地理特征 起初大明湖范围很大,南至濯缨湖,北通鹊山湖。 西晋永嘉年间,建分割大湖,基本规模延续至今未变。湖水面积46公顷,水平均深度为3米。水源来自城区珍珠泉和王府池子附近的泉群,然后由北水门流入小清河,向东注入渤海。湖底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泉水不易下泄,再加排水系统合理,便形成了“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
       特色 大明湖风景秀丽。如清代乾隆志书《历城县志·山水考四》所载:“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挹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国,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岸上翠柳垂荫,湖中碧波映荷,轻舟争渡,游舫徐行;楼台亭榭,隐现葱茏之间,景色宜人。
       历史悠久的大明湖的人文景观也是极为著名。多处建筑景观是为纪念古人政绩、行踪而修建,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宋代的曾巩、苏轼,金元时期的元好问、张养浩,明代的李攀龙、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祯、蒲松龄等。
       历下亭位于湖心岛,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清高宗乾隆为其御书“历下亭”匾额。杜甫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亭前楹联。古历下亭原在五龙潭一带。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现在的历下亭建于清康熙年间。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大明湖:“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
      清朝刘鹗在《老残游记》中,作家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均写到大明湖美景。 湖心亭 大名湖中,湖心亭位于湖中一方形小岛上,因而得名。古书记载说:“岛上有方亭,红柱青瓦,重檐出厦,起脊飞檐,脊饰吻兽。”亭高有约11米,边长为10米,建在石砌台阶上,是济南市现存最大的方亭,1990年建。
      因岛名湖心岛,所以亭也就名湖心亭了。 早在宋代,湖心岛上就有亭,当时名字叫做环波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期间,曾写有《环波亭》诗一首: 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苕娆枕北墙。 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

    b***

    2007-07-04 18:27: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