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作者为何会有这么深切的哀愁?

首页

",作者为何会有这么深切的哀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为何会有这么深切的哀愁?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9-04 19:24:48
      《月满西楼》这首歌中的词,是北宋末期登上文学词台的李清照所写,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思想开阔,发展全面,词文具有气魄和独创性。她那些明白如话,真实清新的抒情词作,直到今天仍广为传诵。在那女性普遍遭受压制的年代,她能这样大胆的讴歌自己的爱情,并且毫不扭捏,尤其显得可贵。
       李清照的词,很美的意境。这些含蓄深沉的爱,才有如此刻骨铭心的体验。让人回味无穷的诗词,浓郁的相思,凄凉的孤独,那种无法描述的忧伤意境,让我牢牢的记住了这首绝佳的词曲。 欣赏她的词,感觉句句都渗透着感情的色彩。尤其是《月满西楼》这首歌词,这个爱情之歌也是纯洁而高尚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旖旎的心心相印的,无计派遣的爱情之剖白。从中可以感觉到,有一种思念的愁,盼望的愁。。。。。。 这也是蜜一样的清愁啊。 这首歌曲我也喜欢了很多年,忧伤的感觉,记忆犹新。
      特别心情不好的时候听起来,唱出来可以说是超前的投入,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伤感。细细想来,默默的品味,也许生活没有坎坷,平静无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慨,更不会始终沉寝在回忆之中。正因为如此,没有什么遗憾就不会再去刻意追求什么人生的完美了。。。。。。 爱情是长久的思念;缘分是漫长的期盼,直至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有情人真的是如此的眷恋,忧伤愁绪总是那么让人怀念依旧。为什么人总是要从过去的影子里找到慰寄,总是把失落的情感认为原本该是自己的归宿? 接重而来精神上的压力,给生活增加了一层凄苦的色彩,伴随着那些难以解脱的痴情色调。“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由于苍天变了心,使我的整个世界变得支离破碎,更加显得冰冷。我已经不在乎什么是爱,也不在意什么是恨、什么是喜、什么是忧?心已经没有了那种微妙的感觉了。但唯一的心愿,假如人生可以轮回,我如果还有下辈子,那就让这辈子的痛苦换来下辈子的幸福。
       相思美中苦,相思蜜样愁,情到深处人孤独。曾几何时,风雨萧萧,独自追寻? 一首千古绝唱,凄婉的旋律,听了很伤感。天不老,情难绝,心似网中千千结。漫野的思绪,别有一番风味在眉梢;优美的旋律,另有一种思绪在心头; 动听的音乐,还有一种感觉在心底。
       获得了如此精神上的享受。。。。。。 莫道相思苦,相思令人老。几番细思量,何处解忧愁?心中有千结,相思跃心头。知心唯有月,面对月满楼,相思有谁解?垂首无语问苍天,何处能解我心思?何时使我有盼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你又知多少?有多少人感受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知已独难求,昨日春潮今日秋,说不尽几多愁的意境。
                 --摘自雅虎知识堂。

    孤***

    2007-09-04 19:24:48

其他答案

    2007-09-04 16:50:30
  •   简单的讲,是她想她老公赵明诚了,给你粘帖一段资料。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旨恰肪碇卸哉馐状实拇醋鞅尘坝泄欢渭窃兀骸耙装步徵饰淳茫鞒霞锤后旁队危装彩獠蝗瘫穑俳跖粒椤兑患裘贰反室运椭!苯袢送踔傥旁凇独钋逭占Wⅰ分性蛑赋觯骸扒逭帐收悦鞒鲜保郊揖阍诙鞒险薷后旁队问隆4嗽蛩疲苑鞘率怠!保ǖ?5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
      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倾吐到这首作品之中。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的凉意。
      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就时时涌上心头。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为生计、前程奔波,离家为官,这在普通夫妻之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为家庭带来光明前景的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却并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爱。
      所以,她才会埋怨丈夫的轻易离别,将自己独自留在家中。这种埋怨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词人这无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既然离别已经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李清照只能盼望着早日重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其间,或许也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类的误会,有满怀的希望和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夫妻团圆的日子便指日可待。
      这种期待与自信,是对丈夫的深情眷恋,是对美满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脱口而出,自然感人。
      “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
      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于是,这种恋情别思就再也没有办法排解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明词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过多种努力,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之失败,表面上眉头虽然舒展开来了,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李清照注定要在相思愁苦中煎熬下去,一直等到丈夫归来的那一天。 这首词集中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挚情感,吐露了不忍离别之情以及别后的相思之苦,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
      作品的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孕了无尽的情思。 。

    1***

    2007-09-04 16:50:30

  • 2007-09-04 10:29:34
  • 当初作者为何有这般深切的哀愁,小的不知
    却知,当初的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和谐.
    后面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当初的我不也是这样的MISS他.....

    l***

    2007-09-04 10:29: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