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发现自己开车的一个坏习惯

首页

我发现自己开车的一个坏习惯

我开车时间不长,今天突然发现自己开车时在油离配合上的一个问题。我以前开车,按学车时教的
加档时轻抬离合,然后加油,我开的一辆旧车,提速慢,我在做加档提速时,原来是轻抬离合,
离合抬的差不多了时同时轻加油,主要为了提速快些,但这样一来,加档时有明显的顿挫感。
今天突然发现,加速时,加完档,轻抬离合,离合完全放开后,再加油,很柔和,没有顿挫感,感觉很好。
我想问下,以前的方法是不是很费离合器盘片啊?这个离合器片多长时间或多少公里要更换?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5-10 00:34:03
      无事不要踩离合。汽车上的离合器在正常行车时,是处在紧密接合状态,离合器应无滑转。在开车是时除汽车起步、换挡和低速刹车需要踩下离合器踏板外,其他时间都不要没事踩离合,或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
    行车时把脚长时间放在离合器踏板上,很容易造成离合器打滑、离合器片烧蚀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使离合器压盘、飞轮端面烧蚀拉伤,导致离合器压紧弹簧退火等故障。
      同时,还会导致费油、费车,增加行车费用。 起步时的正确操作。起步时离合器踏析的操作要领是一快、二慢、三联动。即在踏板抬起开始时快抬;当离合器出现半联动时(此时发动机的声音有变化),踏板抬起的速度稍慢;由联动到完全结合的过程,将踏板慢慢抬起。
      在离合器踏板抬起的同时,根据发动机阻力大小逐渐踩下油门踏板,使汽车平稳起步。 换挡时的正确操作。在行车中换挡时,操纵离合器踏板应迅速踩下并抬起,不要出现半联动现象,否则,会加速离合器的磨损。另外,操作时要注意与油门配合。为使换挡平顺,减轻变速器换挡机构和离合器的磨损,提倡使用两脚离合器换挡法。
      这种方法虽然操作较复杂,却是开车省车省钱的好方法。 在刹车时的正确使用。在汽车的行车中,除低速制动停车需要踩下离合器踏板外,其他情况下的制动都尽量不要踩下离合器踏板。低速行车中制动停车的操纵方法是先踩下制动踏板,然后再踩下离合器踏板,使汽车平稳地停下来。
       离合器摩擦片 8万公里检查 换铆钉深度不小于0。3mm 。

    拎***

    2005-05-10 00:34:03

其他答案

    2005-05-11 09:42:37
  • 好像都无所谓,我自己没车,开阿爷的。

    h***

    2005-05-11 09:42:37

  • 2005-05-11 08:52:04
  •   无论你技术有多好,驾龄有多长,驾车时只用单手握方向盘,例如边听手提电话边开车、边抽烟边开车等坏习惯戒不掉的话,你就犯上驾车的大忌。 
      正确的方法是双手时刻不离方向盘,保持最警觉的驾车姿势,就算是开手波车,右手一换完档后,亦要立即握回方向盘,确保汽车方向时刻都在自己的双手操控之下,以策安全。
         忌跟车太贴   有关交通意外统计数字显示,构成交通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跟车太贴所致。其实与前车的距离太贴的话,驾驶视野就会被前车所遮挡,无法清楚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形,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前方有障碍物,又或者前车突然慢速行驶的话,就无法作出最快、最敏捷的反应,甚至因刹车距离太近,不可避免地撞上前车,引起交通意外。
         正确的方法是选用“两秒守则”。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定律,当遇上下雨路滑的情形,又或者是尾随大型车辆,例如货柜车等,跟车距离就要拉长至四秒甚至五秒,以免驾驶视野受阻,影响驾车的反应。   忌眼光短浅   最高明的驾驶技巧,就是行车要畅顺,不要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保持车速平均,以最有效及最直接的方式来开车。
         能够畅顺地开车,就要有好的预见性,能及早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况,预先作出准备,早一点收慢车速,而无需紧急刹车。其实实践行车畅顺的技巧,除了要提高预见性之外,也要习惯以油门来控制车速,少一点依靠脚刹。控制油门的动作要柔顺,加速和减速便能凭油门的深浅度来控制。
      紧记:脚刹是用来停车之用,并非控制车速的主要系统。 。

    一***

    2005-05-11 08:52:04

  • 2005-05-10 15:00:55
  • 请问拎壶冲大哥
    什么是两脚离合器换挡法阿

    爱***

    2005-05-10 15:00: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驾驶技巧 相关知识

  • 保养
  • 性能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