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历史上《干将莫邪》的故事出自何书

首页

历史上《干将莫邪》的故事出自何书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9-02-20 16:15:44
  •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楼上真厉害!

    晨***

    2009-02-20 16:15:44

  • 2009-02-20 14:48:24
  •   【成语】
      【词目】:干将莫邪
      【发音】:gān jiāng mò yé
      【释义】: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事例】:大冶铸金,金岂踊跃自谓我为~乎?(明·归有光《与顾懋俭》)
      【近义】:龙泉太阿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宝剑
    [编辑本段]【简 述】
      中国古代传说中造剑的名匠。
      干将,春秋时吴国人,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此一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宝剑文字的神采,统治者的残暴和少年的壮烈。
       [编辑本段]【传说】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
      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
      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
      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
      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
      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编辑本段]【《搜神记》原文】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出。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
      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坠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编辑本段]【《搜神记》译文】      楚国干将、莫邪夫妇二人,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很生气,想杀他。剑有雌雄二柄。
      妻子怀孕快生产了,丈夫对她说:“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王怒,我去一定被杀掉。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长大后,告诉他:‘出房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拿着雌剑去见楚王。王大怒,叫他合套。剑本是两柄,一雄一雌,雌剑来雄剑不来。
      楚王发怒了,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生下的儿子叫赤。后来长大了,问他母亲:“我父亲在哪里?”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怒,把他杀了。他走时嘱咐我告诉你:出房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儿子出房,往南看没有山,只见堂前松柱下有一磨剑石,就用斧头砸开它的背后,得到雄剑,早晚都想找楚王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男子,眉间广阔,约一尺宽,说要报仇。楚王悬千金重赏捉拿。赤听了,逃走,跑进山里悲歌。碰到一位侠客,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以千金重赏购买你的脑袋,请把你的脑袋和剑都交给我,我为你报仇。
      ”赤说:“太好了!”于是自刎,双手捧着脑袋和剑,一并奉上。尸体僵立。侠客说:“我决不会辜负你!”这样,尸才仆倒。   侠客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楚王很高兴。客说:“这是勇士头,应当用汤锅煮”楚王照办煮头。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跳出汤锅,张着眼睛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客说:“这头煮不烂,请大王亲自到锅边一看,就一定烂了。”楚王立刻走近去看,侠客用剑比划了一下楚王,王的脑袋就掉进汤里;侠客也砍掉自己的头,头也掉进汤里。三个脑袋都煮烂了,没法分辨。于是把水和肉分开埋葬了,通称“三王墓”。 [编辑本段]【历史】      先秦以前,春秋诸侯以力征营天下,时吴越相衔,吴戈锋利,闻名诸侯,北威强齐,西征大楚,南陵越王,海内震怖,争先结交,奉为盟主,自夫差与父报仇,侵占越国已数年矣。
      越王勾践身为车卒,引导车马,供差遣于夫差日久,夫差满足,放归百越后,勾践未尝一日不思报仇矣,然国力衰,无可为,遂悬苦胆,自耕种,领人民,定社稷,国人以为敬,尊之“国父”,“国父”思仇,夷人对曰:“吴戈之锋,无兵可敌,大王诚愿雪耻,应宜强兵求刃,臣闻吴戈出于欧冶子之手,然吴王妒贤,害之,以绝其兵造也,现其婿干将尚在,可以为用。
      ”越王大悦,厚币请之于吴中,遣死士三百护送,干将思仇,感恩,为越王语:“臣有兵造之法,然其难,难于上青天,恐王无力且后无心也!”越王前踞曰:“吴王夫差,吾之敌也,安可拘小礼,忘大耻,请以国付,自今尔即吾也,百越之山,任君以游。”干将对曰:“敢不受命,请携妻莫邪,以助一臂之力!”   次日,干将莫邪登天台,以俯察天地之灵气所聚,干将曰:“欧冶子尝告我,越之东有山峰戈壁,其怪石溢金,光彩夺目,可炼百炼钢,然路险,尔当赴天池,取冰泉,回至宫中整高塔,以待我。
      ”遂发,天池极寒,莫邪名门之女,耐寒,以此托之。   干将行路,干粮已尽,三月不知肉味,遂至怪石滩,其中黑蟒绕石,花蛇穿穴,毒蝎横行,巨兽时出,况又风吼日月,黄沙漫天,怪石呜呜然如鬼哭,人非能活之一日于此,至今只知进之者,从无归来人,干将历七日,目眩,缺耳,少腿,手烂,目几无光,身披七十余创,血脓不止,鱼肠剑已毁,全凭烂手支撑,八日正午,阳光烈烈,东方耀眼,干将生吞毒蝎,拔其毒尾以止身痛,目光焕出异彩,以残躯求百炼钢,身后血脓遇强光而熟,干将矢志不渝,终得精铁,大呼天不负我,祭天而死,干将之随身雄鹰绕之三匝而去,时莫邪冰泉已俱,遂登高塔,祈黄天,炼名剑,七七四十九日以身赴铜水,血凝剑气,干将莫邪双剑出焉,其志惊天动地。
         勾践后三年持干将灭吴,配莫邪登吴之宫殿,制曰:“从今尔后,干将为不屈热血,莫邪为大地女神,虽死,其不屈自然淫威之精神永存!”   干将莫邪,千古绝唱,自此以后,无人称勇士。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者,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其重。”事并见于《列士传》、《搜神记》、《拾遗记》等,或谓干将莫邪为楚人。其铸剑事各书所载不同。因而又演绎了其子献雌雄剑于楚王而报杀父之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编辑本段]【莫干剑的由来】   春秋时,吴楚边境的平川上,住着一对铁匠夫妇,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
      他俩是铸剑的名工,剑铸得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有一天,吴王把干将叫去,给了他一块生铁,说这是王妃夏天晚上纳凉,抱了铁柱,心有所感,怀孕生出来的怪东西;看起来这铁不同寻常,可否用它来打造两口宝剑。   干将恭恭敬敬地接过王妃生产的铁,仔细端祥了一番,说:“大王,铁是块好铁,只是用来铸造两口宝剑,就怕不够呢。
      ”   吴王说:“这儿还有点宝贝呢。”说着,他从袍袖掏出几粒乌黑晶亮、比蚕豆稍大的东西,递给干将。又说,“这是铁胆肾,是从吾国的兵器库中得来的,千金难买的宝贝呀!那产铜的昆吾山同时又生产一种兽,有兔子那般大小,雄的毛色金黄,雌的毛色银白,它们既吃红沙石,又吃铜铁。
      它们不知怎地钻进了兵器库中了,没过多久,兵刃器械就差不多被吃光了,外面的封署却依然如故。后来,孤王检查兵器库的时候,才把这两只怪兽捉住。剖开它们的肚子一看,才发现了几粒罕见的铁胆肾,这才知道兵器都被这两只动物吃掉了。这铁胆肾可是铁的精华所在呀!你将这些拿去,定要给孤王铸造出一对削铁如泥、吹风断发、能飞起杀人的宝剑!”   干将便将王妃生产的铁以及铁胆肾带回家中。
      他不敢怠慢,忙与妻子莫邪一同架起洪炉,装好风箱。干将另外还采集了五方名山铁的精华,和王妃生产的铁和铁胆肾混合在一起。然后,他候天时,察地利,等到阴阳交会、百神都来参观的时候,便开始鼓炉铸剑。夫妻俩在炉旁紧张地劳作了三个月,不料天候突然发生变化,气温骤然下降,铁汁凝结在炉膛里不消融了。
      干将诧异地问道:“这是何故呀?”莫邪想了想,说:“记得师父说过,神物的变化,需要人作牺牲;金铁不消,需人体的东西投入炉中。”说罢,她马上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熊熊的炉火中;干将也割破手指,滴血入炉,这一来,果然不久铁水就沸涌了。   干将、莫邪辛勤地铸剑,真可说是千锤百炼,百炼千锤,三年过去了。
         这天凌晨,东方突然飘来两朵五彩祥云,缓缓坠入炉中。干将知此刻剑已铸成,于是开了炉。一打开炉门,只见“哗啦啦”喷出一道白气来,震得山川都动摇起来,那白气直冲上天,久久不散。再看炉子,已冷如冰窟,只见青光闪烁,一对宝剑卧在炉底。干将、莫邪将剑取出,但见此剑寒如秋水,锋利无比,古今少有。
      这是他们夫妇俩几年心血的结晶,所以,就把它们自己的名字做了宝剑的名字,雄的就叫干将,雌的就叫莫邪。干将把雄剑插进蛇皮剑鞘里,交给莫邪;把雌剑装进木鞘里,准备献给吴王。他对妻子说:   “我替吴王铸剑,三年才铸成功。吴王是个猜疑心很重的人,怕我将来又会替别人铸剑,一定会找借口杀掉我的。
      我如今去献剑,只把这柄雌剑献上去,雄剑你要收藏好。我死之后,你肚里的孩子若生下来为女,就罢了;若是男,等他长大了,让他拿着那柄雄剑,替我报仇。”   说完,干将便背上“莫邪”剑去见吴王了。   几个月过去了,莫邪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莫干”。
      可是,干将真的被吴王杀死了。   莫干一年年地长大了。十六岁这年,莫邪指着屋边那只废炉,把当年干将如何铸剑,后来又如何被吴王杀害的事情,一一告诉了儿子。莫干听了,泪流满面,悲愤万分地说:“娘,你放心,爹爹死得这么冤,我一定去杀死残暴的吴王为爹爹报仇。
      ”   莫干便开始蘸着剑池的水,在磨剑石上“嚓嚓”地磨起来,磨了几天几夜,终于将宝剑磨得十分锋利。他便将宝剑插入蛇皮鞘,穿上母亲特地为他做的青衣,拜别了母亲,找吴王报仇去了。   这一天,莫干进了京城。很巧,吴王刚好在演武场上观看武将们比武。
      吴王正看得高兴,忽然看见有个眉清目秀、身材结实的后生,背着一柄宝剑走来。吴王斥责道:“这里有武将比武的场所,你是何人,来做什么?”后生回答道:“我是来取一人的首级的!”吴王听了心中生疑,便又问:“你要取谁的首级?”那后生听后,指着吴王骂道:“暴君,我是莫干,十六年前被杀死的干将是我父亲,今天我是为父报仇来了!”吴王大吃一惊,急忙抽出“莫邪”剑,向莫干抛去。
      莫干却不慌不忙抽出“干将”剑,向着那道白光掷去。只见两道白光一上一下地在空中闪耀着,来去追逐着,一直窜上云端,不见踪影了。不一会儿,只听见晴空中一声霹雳,两道白光并作一道白光,从空中飞落下一,坠入了莫干背上的蛇皮鞘里。   莫干见雌雄双剑都已归来,立即转身抽剑向吴王抛去。
      吴王大叫不好,转身想逃,但只见青光一闪,暴君的头颅滚落在地上。   莫干替父报了仇,便回家给母亲报喜。哪知莫邪在儿子走后,日夜担心忧愁,盼儿盼得两眼望穿,死在了家中。莫干为了安慰和怀念死去的母亲莫邪,就用“莫干”雌雄双剑来陪葬,自己云游他方,不知去向了。
       [编辑本段]【大型舞剧《干将莫邪》的创作】   文学、音乐、舞蹈的表达都是靠自己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是文字,音乐的语言是音符,舞蹈的语言是形体,是肢体动作加音乐伴奏的艺术。每一种有特色的舞蹈都应该有它自己的语言。总编导马家欣在寻找吴舞的特种语言时,也想到了文字。
      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有一种篆字,此种篆字附加着花纹,甚是美丽,称为鸟篆。秦篆雄健,鸟篆秀美。秦相李斯说篆字:“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此种时而宕逸、时而雄健的字体,简直就是活动的舞姿。中国书法的本身就是纸上的舞蹈,特别是草书。
         马家欣等人从鸟篆中得到了灵感,为吴舞找到了自己的舞蹈语言。这不是一种臆想或附会,中国的方块字和外国拼音字不同,中国字的本身就是文化,就是动画。   特定的舞蹈语言是为相对应的内容服务的。编导者找到了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舞蹈语言,便用此种舞蹈语言来叙述干将与莫邪的故事,这便找对了内容,使得舞剧《干将莫邪》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切合,也使得这台大型的舞剧成了真正的苏州歌舞。
         干将莫邪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属于苏州,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鲁迅先生曾经据此而写过《铸剑》,“大跃进”的时候也有人曾写过干将莫邪大炼钢铁的戏剧,那就是写的人着眼于何处。 [编辑本段]【历史】   《吴越春秋》载:   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
      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越前来献三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一曰莫邪。莫邪,干将之妻也。《索隐》注:棠溪在西平,其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合之精英,侯夭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夭气下降。
      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干将不知其由。莫邪曰:“子以善为剑,闻于王使,子作剑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干将曰:“吾不知其理也。”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今夫子作剑得无得其人而后成乎?”干将曰:“吾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然后成物至今后世即山作冶麻径萎服,然后敢铸金于山。
      今吾作剑不变化者,其若耶。”莫邪曰:“师知烁自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髫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 装炭,金铁刀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甚重,既得宝剑,适曾鲁使季孙聘于吴阖闾。
      使掌剑大夫以莫邪献之。季孙拔剑之锷中铗者,大如黍米。欢曰:“美哉剑也。虽上国之师,何能加之矣,夫剑之成也。吴霸有缺,则亡矣。我虽好之,其可受乎。”不受而去。阖闾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贪王之重赏者,杀其二子以血毙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官门而求赏。
      王曰:“为钩者吾之作钩也,贪而杀二子毙成二钩。”王乃举众钩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钩甚多,形体相类,不知其所在。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著父之。王大惊曰:“嗟乎寡人诚负。”于子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西平棠溪是春秋战国著名冶铁铸剑圣地。《资治通鉴》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战国策》曰:“韩之剑 ,出于棠溪”。《史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中国通史》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
      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众多权威历史典籍证明:中国历史九大名剑皆   出于西平棠溪,棠溪宝剑又居于九大名剑之首。   棠溪宝剑的铸造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盛。自唐代末期战乱沉寂了1000多年的今天,西平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终将这一瑰宝重现天日,发扬光大。
      西平棠溪宝剑厂所铸的棠溪宝剑削铁如泥,完全具备了传统棠溪宝剑强、硬、韧、弹四大特点。1997年和1999年,棠溪宝剑厂分别铸就大型回归剑,送抵香港、澳门,受到两地人民的欢迎。2001年,棠溪宝剑厂又向另一个高峰冲刺,铸造“中华第一剑”,此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
         西平棠溪文化又一典型代表是位于驻马店西平县西南隅40公里处的棠溪源风景区。棠溪源风景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10余座,景区内峰峦叠嶂,苍翠欲滴,曲径通幽,怪石嶙峋,有的如蛟龙腾空,有的似群龟竞攀,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天梯、老君洞、天然城堡、唐代仕女石像、千层瀑、蝴蝶泉、飞天石、鹰嘴崖、神仙铺和素有中原漓江之称的棠溪湖等自然景观遍布其中。
      这里是轩辕黄帝之妻蚕神嫘祖的故乡,法家人物代表韩非子的故里,古代政治家、军事家鬼谷子王栩、宋朝大将军狄青也曾在此留下遗迹。这里更有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大兵工厂——冶铁城,至今仍有全国唯一保存的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国家级保护文物冶铁炉,称雄七国的棠溪宝剑由此孕育而出。
       [编辑本段]【影响】   干将与莫邪的故事有着丰富的创作内涵,曾经影响过多种文艺作品,甚至可以在《霸王别姬》中见到它的影子。当项羽被困垓下,高唱“虞兮虞兮奈若何”时,虞姬便拔剑自刎,让楚霸王心无牵挂,奋力突围。虞姬虽说是常熟人,但她自己就是一员女将。
      莫邪是越国人,那是出西施的地方,本为浣纱女,或为樵薪人,她生活在灵秀的山峰与清亮的湖水之间雁舞剧的形象要求来定位,她应该柔美轻灵,这是吴越女子的特征。干将就不同的,他是剑,是刚毅与烈火的化身。对于干将的定位应该是充满了阳刚之气。有人说这不是苏州人的典形性格,不对,苏州的男人并不都像评弹里的小先生,白面书生,抓扇轻摇,操一口标准的吴侬软语。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吴人“轻死易发,秉性刚烈”。专诸、要离,项羽江东起兵,那八千子弟都是苏州的。只是在唐宋以后,特别是经过明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生活优裕,苏州人才表现得文明些,温和些。   舞剧《干将莫邪》把人物的性格定为刚柔并举,刚中有柔,柔中见刚,这是十分正确的,这不仅符合剧情的要求,也符合人物的真实性格。
      没有把剧本写成男欢女爱,也没写成是大炼钢铁。舞剧作者充分调动了舞台的综合力量,一面是瀑布湖水,玉女亭亭,一面是熊熊烈焰,炉火冲天;一面是纱,一面是剑;干将潇洒刚毅,莫邪坚贞柔美。以景寓情,以物示心,营造了通天达地、蔚为大观的艺术氛围,给人以震撼和美的享受。
         《干将莫邪》的创作和演出的成功,为我们本民族的大型舞剧创作开了一个好头。当人们在天鹅湖和现代舞中倾注着大量心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本民族的精髓,文化艺术中的“忘我”精神并不可贵。 。

    黑***

    2009-02-20 14:48:24

  • 2009-02-20 10:09:34
  •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天***

    2009-02-20 10:09: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