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西游记》中透露出怎样的宗教观?

首页

《西游记》中透露出怎样的宗教观?

《西游记》中透露出怎样的宗教观?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19 15:48:54
      《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对宗教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
      《西游记》既崇佛扬佛,又揶揄讽刺佛教的教主、教徒和教规。借孙悟空之口赞佛祖,却在“要人事”这一情节丑化如来;唐僧也曾揭露:“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猪八戒说“和尚是色中恶鬼。”等。
      《西游记》既宣扬三教合一,又崇佛抑道。孙悟空劝车迟国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合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猪八戒,沙和尚在皈依佛门之前都是道教的神;孙悟空是学于道,制于佛,终成佛。但《西游记》中又揭露道徒的跋扈,讽刺佞道的愚妄,指斥道术的淫邪。
      

    风***

    2007-01-19 15:48:54

其他答案

    2007-01-20 10:55:46
  • 对三教合一——宋明理学的批判!

    诸***

    2007-01-20 10:55:46

  • 2007-01-20 10:02:52
  •   《西游记》的宗教观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道教的,而是一种杂糅各家的中国式宗教。“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也道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大家关心的不是如何跳出六道轮回或者羽化成仙,而是把神当作一个祈福的对象。
      所以很少有人去认真地钻研教义,也不想受那些清规戒律的束缚,多数人只认准一条“捷径”,那就是见神便拜。不仅佛教众神要拜,道教众神也要拜,就连关公、土地、灶王等等都要拜,谁也不能拉下,谁也不要得罪,这样就可以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了。 在这一背景下,佛教、道教和儒教在相互竞争中又互相吸收,使其更适用中国本土文化的需要。
      其他宗教到中国后,也很快被同化,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教会有了很大的差异,比如由此引发的旷日持久的中国礼仪之争。 “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这种话,只有信仰模糊或者根本没有信仰的人才敢说。倘若换成外国人,哪怕是中国的基督徒或穆斯林,都不会说这种对神大不敬的话,因为它不代表这个人什么都信,反而代表这个人什么都不信。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人在信仰A教的同时又推崇B教,这说明他不怕A教的神迁怒于他,反过来,他也不怕B教的神迁怒于他。所有的神他都不怕,不正说明他什么神都不信么? 正因为吴承恩既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是真正的道教徒,所以他才敢肆意批判讽刺佛教和道教。
      比如他抨击唐僧的心慈面软,推崇孙悟空的除暴安良,正抒发出他本人的不满。当然了,如果把《西游记》理解为一部打着宗教幌子,批判社会现实的小说,也就谈不上什么信仰不信仰的了。

    小***

    2007-01-20 10:02:52

  • 2007-01-19 20:54:59
  •    唐僧西天去取经回来拯救万民应该是推崇佛教,那佛教的观点不就是西游记的观点了吗?

    铭***

    2007-01-19 20:54:59

  • 2007-01-18 20:35:53
  •   西游记作于中国的明朝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主要存在三种宗教:儒教、道教和佛教。儒教与其说是一种宗教,还不如说是皇权政治上认可的一种信仰,因为其中并无儒教的神仙,被崇拜的仅仅是一个叫做孔子的圣徒。而儒教的典籍更多倾向于文化方面,且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以至于对其的精研程度成为了中国当年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有着许多流派。可以说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传说中的神仙怪物都和道教有关。道教里高级神仙的住所——天堂,就是这本小说的主人公表现其追求自由、厌恶社会等级制度精神的重要舞台。 至于书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取经”所代表的佛教,发源于印度,显然在中国长期的传教过程中被本土化了。
      一般认为佛教的处世相对道教更加消极,达到了所谓超脱的境界,即无意于世间,寄托希望于成为神仙。西游记结局中,取经的成员们都被封为不同档次的神仙就是佛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小说的外壳来看,最容易被读者发现的就是其佛教背景。因为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述主角孙悟空在护卫其师傅去一个佛教圣地取其经典时的情节。
      因此,可以说佛教内容是贯穿始终的,也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内容。从细节上讲,当主角的师傅遇到特别强大以至于主角不能战胜的敌人时,主角通常会求助于一些神仙,绝大多数都是佛教的神仙,最终帮助主角保护了他的师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是救兵,道教的神仙显得逊色很多,很少能凭借自身的能力收伏妖怪,不多的成功范例还是依靠了他们和怪物来到人间之前的一些不同寻常的关系。
      佛教要求专业的信徒不得吃荤不得杀生不得结婚,这在小说里也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取经成员路上的饮食都是严格不含肉的;主角不多的几次杀生行为——甚至其中三次是确实的冤枉——都受到了他师傅严厉的惩罚;在对待有魅力的异性求爱时,主角师傅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坚定的信仰。
       在历经磨难最终完成任务之后,作为奖赏,佛教的主神让他们取经团队的成员都成为了不同档次的神仙——佛教上的。成佛也是事实上佛教信徒的信仰的最高目标,从这点来看,相比于只打算死后进天堂的基督信徒,东方人看来还要更加贪婪一些。 总体来说,小说的大部分环境是有严格佛教形式的。
         道教的内容并不如佛教那么明显,虽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得到。有别于西方教义里的“天在人上”,“天人合一”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主角的不同寻常的出生上得到体现。主角是由一块奇异的石头变化而成,被认为是天地生成。值得注意的是,主角姓是不被佛教徒允许的,属于俗家性,且在作品中这个姓的由来有强烈的道家背景。
      主角最初获得的主要能力譬如腾云譬如变化其实都是道家传说里的能力,随后在天堂与众道家神仙战斗,这些都体现了道家的内容。   道家的术法包括炼丹术和房中术。前者是描述将一些原材料进行特殊处理以成为catholicon的过程。主角在天上造反时曾偷吃了大量的catholicon并获得了一些额外的能力。
       至于那些想与主角师傅发生关系的女妖,只有道教中才有男女性行为——尤其是两者中的其一拥有较特殊的能力(宗教的或者魔法上的,比如主角师傅命中注定是佛)——会产生特别的好处这种说法。一般认为道家术法的目的是长生不老。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取经团队完成任务之后佛教主神犒劳的圣宴上,那些仙果的作用也只是可以长生不老,并非正宗佛教里的超越生死的概念,从而带有不可忽略的道教的痕迹。
      可以说,小说里道教是冰山的水下部。   儒教的内容是最为隐蔽的。读者似乎只能在作品里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但这已经足够。主角当初要求群猴拜他为王的时候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而这句话正是引自儒教的《论语》——儒教的核心论著。
      后来主角的师弟在忏悔时曾经说过,“从上天得到罪过,祈祷是没有办法的”,这也是出自论语。 看起来似乎只是皇帝对一部经书的特别兴趣。自然我们并不奇怪,白骨精,这个化妆成少妇的妖怪,企图魅惑主角师傅时,主角师傅告诫她年轻女性不要单独出门——在中国,只有儒教才会强调这个。
      最后,值得深思的是,看起来,取经这个行为的主要动机就是小说当朝皇帝对更高级的教义的特殊兴趣。对统治者提供忠诚恭顺的服务一素是儒家提倡的。佛教主神在给予他们成仙奖励时的理由也仅仅是他们在完成皇帝给予任务过程中的功劳,这在小说的结尾处是不难发现的。
      因此,可以说儒教是冰山的核心。   佛教,道教,儒教这三者的内容不冲突地出现在一部作品里,而且相处得颇为融洽。皇帝——儒教的代言人,曾经受过佛教神仙的亲自点化。取经团队在到达佛教圣地时的第一个迎接人员居然是金顶大仙,一个道教的神仙。主角当年在天堂造反时道教的神仙没办法击败他,最后只好向佛教神仙求助,是佛教主神才将其封印的。
      当然,道教佛教的神仙们在成功封印了主角之后举行了欢乐的盛宴,我们最好还是当它是个笑话。融合三教的意图在小说的中部车迟国那里得到了最明显的交代。身为猴子的主角亲口对国王说,要国家持久地稳定下去,必须同时尊重三种教派。   事实上,在小说情节的唐朝之前不久,中国发生了巨大的人口迁徙。
      少数民族在战乱中融入了主流历史,同时造成了文化、宗教史无前例的大融合局面。战乱局势刚刚结束的唐朝,人们既需要积极入世的儒教,也需要道教和佛教加以补充。由于儒教显著的专注于现实世界的属性,给道教和佛教的鬼神传说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三教共容的事实也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的有力证据。
       。

    月***

    2007-01-18 20:35:53

  • 2007-01-18 20:35:21
  • 尊佛抑道.应该是这个吧.孙悟空打败了道家众仙,最后成了佛家的佛.

    丘***

    2007-01-18 20:35:21

  • 2007-01-18 16:11:04
  • 贬低道教(里面的道士大都很坏),和佛道混杂(既有观音又有佛祖).

    火***

    2007-01-18 16:11: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