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学富五车的出处

首页

学富五车的出处

请教各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出处在哪里越详细越好。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02 22:25:08
      才高八斗  注 音: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 释: 才:文才,才华。比喻极有才华。 
      出 处: 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示 例: 陈国凯《代价》:“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学富五车。   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近义词: 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 、学富五车   反义词: 才疏学浅、才疏志浅 、才疏智浅   造 句: 他才高八斗,样样精通。
         典 故: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学富五车 【出 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
      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
      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
      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
      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
      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

    多***

    2019-04-02 22:25:08

其他答案

    2019-04-02 22:50:12
  •   才高八斗  注 音: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 释: 才:文才,才华。比喻极有才华。 
      出 处: 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示 例: 陈国凯《代价》:“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学富五车。   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近义词: 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 、学富五车   反义词: 才疏学浅、才疏志浅 、才疏智浅   造 句: 他才高八斗,样样精通。
         典 故: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学富五车 【出 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
      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
      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
      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
      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
      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

    姚***

    2019-04-02 22:50:12

  • 2019-04-02 22:06:15
  •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
        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古时在未发明纸张之前,书都是用竹简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编起来就成了书。当时的五车书虽 
    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张***

    2019-04-02 22:06: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