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黄帝的传说

首页

黄帝的传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2-27 12:08:54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
      黄帝陵①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
      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挺拨、苍劲。   传说这座黄帝陵汉朝时就已存在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黄帝葬于桥山”。西汉著名的皇帝汉武帝曾经来到这里祭祀。关于这事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汉武帝北巡朔方(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南归,带着十余万大军,路过桥山。
      当他看到黄帝陵时,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对臣下说:“我听说黄帝并没有死,现在又出现了他的坟,这是什么缘故呢?”臣下回答说:“黄帝成仙上天去了。这个陵墓是黄帝的臣下为纪念他,葬了他的衣冠。”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都亲自写过祭文,祭祀黄陵。
      这都说明:我国历朝历代,祭祀祖先黄帝,由来已久。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有一次盛大的祭黄陵活动。这年4月6日,当时陕北出版的《新中华报》对这次活动有一段十分醒目的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特派林伯渠为代表,参加了这次民族扫墓盛典,以表示愿做抗日救亡前驱的决心。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还共同写了《祭黄帝文》,文中盛赞黄帝的功劳:“赫赫始祖,吾华肇(zhào兆,开始的意思)造;胄(zhòu昼)衍(后代延续)社绵(国家长存),岳峨(山高)河浩。聪明睿(ruì锐)智,光被遐(xiá狭)荒(远近);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祭文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近年来,每逢清明节,我国人民纷纷来到黄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谒这位民族之祖。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到大陆,差不多也都要到这里来寻根,表示后代对祖先的敬意。
      人们都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可惜,黄帝离我们太遥远了,关于他的事迹,很难征之信史,只有借助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来勾画他伟大的形象。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大概黄帝是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还是部落、氏族聚居的状况,阶级和国家还没有产生。黄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历史记载各有不同。有的说,黄帝曾居住在河北涿漉县的山弯弯里,史书上叫做“涿漉之野”。
      也有的说,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名曰“轩辕之丘”。这说明当时大约还没有完全定居,部落经常迁徙,黄帝部落大体活动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线。   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他既会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国最早的历法,又会制造车、船和指南车。
      他还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诊治方法。他和岐伯关于医学的对话,被后人编成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干,她教人民养蚕,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作冕,还能制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穿树叶兽皮的原始习惯。
      古代的人受饮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黄帝发明了井,人们才有可能到远离河流的地方去开发。当时的人还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又是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黄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比如,文字学家仓颉,造出了象形文字,音乐家伶伦分出十二音阶,配成乐曲;精通数学的隶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等等。当然,这些发明,掺杂着许多神话传说的成份,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绝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只不过反映了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黄帝,因为是古代学者一致承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就把一切文明制度都推源于他。   黄帝还是古代主持正义力量的代表。古书上说,他办事公道,受到了周围许多邻近部落的拥戴。当时有一个南方部落的首领蚩尤,勇猛善战,常常赁借自己的强大力量,进攻别的部落;烧杀抢掠,使得人们不能安定生活。
      蚩尤把矛头指向了曾与黄帝结成联盟的炎帝部落,把炎帝部落赶到了黄帝控制的河北省涿鹿地区。蚩尤乘胜追击,又跟踪到了涿鹿。在这里,终于和黄帝部落展开了一场恶战。涿鹿之战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次相当激烈的战争。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
      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式,又利用了风后所制造的指南车,辨别了风向,才把蚩尤打败。黄帝乘胜追到山东,捉住蚩尤杀掉,把蚩尤的头带回涿鹿,埋在那里。所以至今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的涿鹿县,还有一座蚩尤坟。   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
      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黄子孙”。古书记载说,黄帝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尧、舜、禹,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黄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民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
         关于黄帝之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据说,他并没有死,最后的归宿是乘龙升天了。因此,现在陕西黄陵前的围墙正面,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叫做“桥山龙驭”,就是指的这个故事。这更说明黄帝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人们不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
      这个神话,表达了他的部族和后代们的美好愿望。 。

    纵***

    2005-12-27 12:08:54

其他答案

    2005-12-27 12:48:15
  •    
     
    黄帝降生的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黄帝是少典之子,母亲名附宝,是位圣贤之人,因想要有一个儿子,经常求神问卦。有一天在祁郊野外,向苍天祈祷,突然雷鸣闪电,全身麻木,眼花缭乱。自此便怀孕了。当时的巫婆也到处奔走相告,断言:“不久这里必有圣人降生!”
    相传,附宝怀孕24个月后,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2月2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
      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意思说,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黄帝长大成人后,不仅聪明有才干,而且对人和善,处事公平,能团结先民。
      在他22岁时,部落先民就推选他当了部落族长。从此,他带领先民们挖洞穴、筑房屋、打鱼狩猎,过着安详的日月,谁知好景不长,神农氏第8代孙子榆罔,经常不断前来侵犯黄帝部落。黄帝一再忍让,并多次规劝榆罔。然而,榆罔不听劝阻,反而得寸进尺。黄帝不得不暂时带领他的先民向北方迁移,开始了游牧生活。
       黄帝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向那里的先民学习。他发现别的部落先民发明了舂,可以把谷舂成米。后来,他又教先民学会蒸米饭吃,熬粥喝,先民们觉得特别好吃好喝,又很少生疾病,愈加对黄帝爱戴和拥护。此外,黄帝还非常重视人才。他在海边打鱼,发现了一位名叫风后的渔民,交谈中发现风后很有安邦治国的才能,知道很多伏羲氏时代教民养民的道理。
      黄帝就把风后收留在身边,封他为参臣。不久,在一次狩猎中,他又发现一位名叫力牧的人,此人箭法很准,百发百中,箭箭不落空。通过交谈,黄帝发现力牧很懂得兵法知识,就收留他统帅黄帝部落的兵马。黄帝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个人才,信心更强了。后来愿意跟随黄帝的先民越来越多,黄帝的人口、兵马也一天天壮大。
       黄帝为何取名轩辕 由于长年过着迁徙游牧的生活,各种笨重的东西都要人挑,每迁移一次都给先民们带来极大的痛苦。遇上女人生孩子或老人生病,更不方便。黄帝为此事也经常唉声叹气,但又不得不迁移。 有一次,黄帝带领他的先民迁移到北方黄土高原。
      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于长期生存,他们便居住下来了。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黄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树,个个藏身,以防被狂风卷走,黄帝只顾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头上戴的遮太阳的大圈帽,被狂风吹掉。他连忙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这是啥原因呢?黄帝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滚了不到一丈远就倒了。
      黄帝自小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后,再扎两个圆圈,并在两个圆圈中间扎了个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扎在这根树枝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这次没有倒,但滚不了多远就停了下来。这时,常先、风后、仓颉一起走来,问黄帝在干什么,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说了一遍。
      智多谋广的风后连忙剥了一条树皮,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横杆上,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一直滚动着,并未倒地。黄帝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过来。他叫常先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四个木圆连在一起,好比四个车轮,稳稳当当向前滚动着,再也不倒地了。风后看后,一下醒悟过来,他命常先去采石场弄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
      不到半天工天,两个圆形石盘就做成了。风后从中间横安一根木棍,木棍中间绑了一条草绳,叫常先拉上使劲往前跑。后边跟随了一群先民看热闹,仓颉连忙向黄帝说:我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叫做“车”。黄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 力牧对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征得黄帝同意,命所有先民一人制作两块圆形石头盘。
      大小规格要一样。不几天,圆形石头盘造得堆积如山。他便命先民用四个圆石盘安装一辆车,全部安成后,黄帝召集所有先民前来观看表演。中华民族第一个地上运载工具————车轮,就这样诞生了。它是当今世界上所有车轮的前身。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车轮也由石头改为木制车轮。
      有了铁器以后,车轮又由木制改为铁车轮,成为游牧生活中的运载工具,大大减轻了先民们的体力劳动。力牧在车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打仗用的“战车”。 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功劳,仓颉和各位大臣商议;命车为“轩辕”。因黄帝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字,就以“轩辕”命名,作为黄帝正式名字。
      这就是“轩辕”的来历。 黄帝自从被先民们拥戴为尊长,还没有一个正式“职称”,大臣们先后给黄帝起了很多尊称,黄帝都不同意。最后,还是黄帝自己决定。黄帝发现土是黄色,土能生万物,土是人们生存的依靠,先民们又是黄皮肤,所以,就确定他的尊称应该称“黄地”。
      从此,“轩辕黄地”就这样定下来了。 到殷商时代,一些文人觉得把祖先称“黄地”很不雅,他们借故“地”和“帝”是谐音,把“黄地”改为“黄帝”。“轩辕黄帝”就这样沿用下来。秦以前,各国诸侯都害怕触犯祖训,有损祖德,轻易不敢称自己为“帝”,只好称王、称霸。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黄帝”。但他也没敢沿用这个“黄”,而是用“皇”。 。

    x***

    2005-12-27 12:48:15

  • 2005-12-27 12:12:16
  •   黄帝的传说
     
     
    黄帝降生的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黄帝是少典之子,母亲名附宝,是位圣贤之人,因想要有一个儿子,经常求神问卦。有一天在祁郊野外,向苍天祈祷,突然雷鸣闪电,全身麻木,眼花缭乱。自此便怀孕了。
      当时的巫婆也到处奔走相告,断言:“不久这里必有圣人降生!” 相传,附宝怀孕24个月后,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2月2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
      ”意思说,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黄帝长大成人后,不仅聪明有才干,而且对人和善,处事公平,能团结先民。在他22岁时,部落先民就推选他当了部落族长。从此,他带领先民们挖洞穴、筑房屋、打鱼狩猎,过着安详的日月,谁知好景不长,神农氏第8代孙子榆罔,经常不断前来侵犯黄帝部落。
      黄帝一再忍让,并多次规劝榆罔。然而,榆罔不听劝阻,反而得寸进尺。黄帝不得不暂时带领他的先民向北方迁移,开始了游牧生活。 黄帝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向那里的先民学习。他发现别的部落先民发明了舂,可以把谷舂成米。后来,他又教先民学会蒸米饭吃,熬粥喝,先民们觉得特别好吃好喝,又很少生疾病,愈加对黄帝爱戴和拥护。
      此外,黄帝还非常重视人才。他在海边打鱼,发现了一位名叫风后的渔民,交谈中发现风后很有安邦治国的才能,知道很多伏羲氏时代教民养民的道理。黄帝就把风后收留在身边,封他为参臣。不久,在一次狩猎中,他又发现一位名叫力牧的人,此人箭法很准,百发百中,箭箭不落空。
      通过交谈,黄帝发现力牧很懂得兵法知识,就收留他统帅黄帝部落的兵马。黄帝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个人才,信心更强了。后来愿意跟随黄帝的先民越来越多,黄帝的人口、兵马也一天天壮大。 黄帝为何取名轩辕 由于长年过着迁徙游牧的生活,各种笨重的东西都要人挑,每迁移一次都给先民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遇上女人生孩子或老人生病,更不方便。黄帝为此事也经常唉声叹气,但又不得不迁移。 有一次,黄帝带领他的先民迁移到北方黄土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于长期生存,他们便居住下来了。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黄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树,个个藏身,以防被狂风卷走,黄帝只顾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头上戴的遮太阳的大圈帽,被狂风吹掉。
      他连忙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这是啥原因呢?黄帝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滚了不到一丈远就倒了。黄帝自小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后,再扎两个圆圈,并在两个圆圈中间扎了个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扎在这根树枝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
      这次没有倒,但滚不了多远就停了下来。这时,常先、风后、仓颉一起走来,问黄帝在干什么,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说了一遍。智多谋广的风后连忙剥了一条树皮,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横杆上,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一直滚动着,并未倒地。黄帝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过来。
      他叫常先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四个木圆连在一起,好比四个车轮,稳稳当当向前滚动着,再也不倒地了。风后看后,一下醒悟过来,他命常先去采石场弄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不到半天工天,两个圆形石盘就做成了。风后从中间横安一根木棍,木棍中间绑了一条草绳,叫常先拉上使劲往前跑。
      后边跟随了一群先民看热闹,仓颉连忙向黄帝说:我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叫做“车”。黄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 力牧对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征得黄帝同意,命所有先民一人制作两块圆形石头盘。大小规格要一样。不几天,圆形石头盘造得堆积如山。他便命先民用四个圆石盘安装一辆车,全部安成后,黄帝召集所有先民前来观看表演。
      中华民族第一个地上运载工具————车轮,就这样诞生了。它是当今世界上所有车轮的前身。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车轮也由石头改为木制车轮。有了铁器以后,车轮又由木制改为铁车轮,成为游牧生活中的运载工具,大大减轻了先民们的体力劳动。力牧在车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打仗用的“战车”。
       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功劳,仓颉和各位大臣商议;命车为“轩辕”。因黄帝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字,就以“轩辕”命名,作为黄帝正式名字。这就是“轩辕”的来历。 黄帝自从被先民们拥戴为尊长,还没有一个正式“职称”,大臣们先后给黄帝起了很多尊称,黄帝都不同意。
      最后,还是黄帝自己决定。黄帝发现土是黄色,土能生万物,土是人们生存的依靠,先民们又是黄皮肤,所以,就确定他的尊称应该称“黄地”。从此,“轩辕黄地”就这样定下来了。 到殷商时代,一些文人觉得把祖先称“黄地”很不雅,他们借故“地”和“帝”是谐音,把“黄地”改为“黄帝”。
      “轩辕黄帝”就这样沿用下来。秦以前,各国诸侯都害怕触犯祖训,有损祖德,轻易不敢称自己为“帝”,只好称王、称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黄帝”。但他也没敢沿用这个“黄”,而是用“皇”。 。

    人***

    2005-12-27 12:12:16

  • 2005-12-27 12:10:11
  •   
    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一直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里的“黄”就是指黄帝。黄帝不但是中国人原始社会末期的英雄和领袖,而且还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关于黄帝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本来姓公孙,他的父亲名叫少典,也是一位王。有一天,他的母亲忽然梦见一道巨大的电光在围绕着北斗星,照耀着整个世界,于是就怀孕了。
      24个月后,才生下黄帝。15岁时,黄帝继承了王位,娶了一位妻子,他的妻子就是后来被称为养蚕之神。 在黄帝的领导下,他所在的国家很快就征服了许多地方势力。但是不久,他遇上了一位可怕的对手——蚩尤。这是一位神通广大的人,他长着动物的身躯,头是铜做的,额头是铁的,专门以石头为食物,拥有很多法术,还有80个兄弟。
      黄帝与他作战,多次遭到失败。后来,他梦见一位女神,她送给他很多经书,教给他一些咒语。于是,他就依靠这些打败了对手,统一了中国。再后来,天上的最高女神来到他的国家,邀请他到处巡游,使他认识了很多神仙。不久,他就放弃了王位,开始修炼,等待着成为神仙。
      那一天终于到了,一条巨龙从天上飞来,黄帝和他的72位最亲密的人骑到龙背上飞到天上去了。 。

    杨***

    2005-12-27 12:10: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