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词语解释

首页

词语解释

为什么用“一言九鼎”形容诚信?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04 09:59:29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 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
      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九州是中国的代称,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能够将九州以及九鼎的来历说个端详的人却为数不多。 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辽宁)、衮州(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青州(山东、辽宁一部分)、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扬州(淮河以南,东南至大海)、荆州(湖北南部、贵州、广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陕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北部)、雍州(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
       九鼎,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它的铸造工艺,标志着中国历史已结束了荒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历史上虽有众多有关九鼎的记载,但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不知隐身何处了。 《墨子·耕注》说:“九鼎既成,迁于三国。”三国指夏、商、周三朝。
      意即九鼎铸成之后,曾经流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九鼎在历史上确有其物。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势力日益强大,他野心勃勃,意欲取代周王而定天下。一日,周定王派人为他举行欢迎之礼,典礼之中,楚王公然蔑视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当即将欢迎他的周王使节吓出一身冷汗。
      楚王灭周的野心暴露无遗。从此,人们把争夺政权称之为“问鼎”。 几经沧桑,九鼎下落不明。在司马迁的《史记》曾有记载: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周赧王死后,秦穆公把九鼎从周王朝都城雒邑掠到秦国都城。 但东汉史学家班固却反对司马迁的说法。
      班固在所著《汉书》中说,周显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中,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迟迟找不到九鼎,总觉得心存遗憾,在南巡时,曾派数千人在泗水中打捞,但一无所获。 到了清代,历史学家王先谦对九鼎的去向作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祀志》中提出:由于周朝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逐鹿中原,九鼎成为群雄争夺的焦点,为了息事宁人,周王不得不毁鼎铸钱,对外则诡称不知去向,免得各路诸侯兵刃相向,兴师问罪。 毫无疑问,九鼎作为镇国之宝,确实存在过,并曾经流传两千余年。
      但是,九鼎是否仍然存在、存在何处,至今仍是埋藏于众多中国人心里的一个谜??? 。

    淡***

    2007-03-04 09:59: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