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念地藏经等佛经时 过程时会产生何效果?

首页

在念地藏经等佛经时 过程时会产生何效果?

比如命中注定我这段时间会遭遇小偷偷窃 或出点小车祸 或遭人陷害等坏事 这时我每天念地藏经一卷 观音菩萨普门品1遍 会消灾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6-04 21:56:39
      朋友, 你说的“命中注定”其实不是佛教的信念。佛教不相信命中注定这样的想法。佛说无常,一切事物皆变幻不定。业也一样在变幻中。因此我们可以改造我们的命运。之所以我们会有违缘出现象你说的被偷或受伤都是因为曾经所做的不善业产生的违缘。佛法中有专门针对消除这些违缘的修法, 那就是忏悔法门。
      比如三十五佛忏,万佛忏和金刚萨?拾僮置麾慊诜拧C扛鱿钅慷加衅涠烙械恼攵孕裕热缪Ь驮黾勇呒嘉е形木驮黾游难健R宄颐巧詈竦囊嫡暇鸵欢ㄒ掴阕锓拧R嫡锨寰缓笠磺形ピ翟帜炎匀痪拖Я恕? 回响就是给予,你诵经了你有功德了,可你愿意将这个功德给别人。
      这是让人产生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法。祈竹仁波切活佛说,我们做了好事或诵经后不回响这功德是有漏的世间功德,做了回响就可以为我们种下无漏的出世间功德。 诵经的加持大与否都看诵经人的菩提心和信心的大小。回响就是将你利益他人的菩提心扩大和加以实践的方式。
      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全部功德回响给那个病人,三恶道众生,朋友亲戚,冤亲债主,仇人,敌人等等。能否发出广大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是决定我们能否得到最大利益的最大因素。 一定要在发广大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佛法,而不是光为了自己或者自己的人好才学佛,因为菩提心是我们一切快乐,解脱和福德的源泉。
      “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诸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罗***

    2009-06-04 21:56:39

其他答案

    2009-06-06 18:33:40
  • 阿弥陀佛
    既是念《地藏经》,那么《地藏经》中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念经的功德利益很多很多,念经人得到保佑和消灾免难是不在话下的。佛在《华严经》中:“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恒沙。”何况念经是代佛说法呢。所以念经自然有诸佛菩萨和诸护法善神护持左右,各种坏事都会远离,佛言是不虚的。
    念经本来不用回向自己,《地藏经》里也说,若有七分功德,念经的人可以得六分,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仁者若能心量再放大一点,将念经功德回向西方净土,回向法界众生,回向自己的冤亲债主,好处也就更为可观了。
    

    常***

    2009-06-06 18:33:40

  • 2009-06-06 18:23:09
  • 【仁者:心贪·处处:想得好处】!【凡:心外求法者·必与:因果相应】!

    只***

    2009-06-06 18:23:09

  • 2009-06-04 18:10:22
  •   回向  (梵 Parināma)一作“回向”。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大乘义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   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趋向”,将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   四众弟子每天课颂或做功德後,常把功德「回向」给亲友、怨亲债主、法界众生..等;到底「回向」在佛教里的意义是什麼?   其实,「回向」是佛教极为殊胜而独特的修行法门之一;「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腊烛,不但原来的蜡烛   本身的光亮为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
      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将自决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
      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麼行门,做什麼功德,皆应回向。   不同意见:   冤亲债主没有佛经依据,按其现在的流行义应当划归外道见解,因为佛经中关于祈福、消业的经论只提倡向佛、菩萨祈求,从不提倡找恶道众生,更别谈出于祈福消灾必须为恶道消业了。
         回向的真正意识是志向、立志、希望、志于等,是心理的愿望,不是赠送东西。   《楞严经》中阿难说自己曾希望如来能送他什么好轻松成佛,但在佛的开导下明白了必须自己修行。功德是无法赠送的。 。

    w***

    2009-06-04 18:10: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