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

首页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1-16 13:00:00
    无争无欲称之为水性。所以真正的含义是用心去思考的。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上善若水呢?

    x***

    2008-11-16 13:00:00

其他答案

    2008-11-17 15:34:00
  •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经。

    y***

    2008-11-17 15:34:00

  • 2008-11-17 09:35:00
  • 道,的最高境界...仙剑里不是经常说么.

    j***

    2008-11-17 09:35:00

  • 2008-11-16 17:26:00
  • 这个是一种境界,不是言语那么简单描述的了的!  话里有水,可是真正的上善若水哪里有什么水? 只不过是老子用他自己了解的使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了而已!  真想知道是什么自己去体会了解,别人告诉你的始终不过是他自己的体会而已

    a***

    2008-11-16 17:26:00

  • 2008-11-16 12:08:00
  •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实在于你心境,上善若水,说心如止水,出大事而不惧,水最终源头是大海,心境最终是成功,一切需悟!悟!

    远***

    2008-11-16 12:08:00

  • 2008-11-16 10:38:00
  •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释义]  词 目:上善若水 朴实无华现本性 无须出世无须入世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发 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引语]  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
      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第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
      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z***

    2008-11-16 10:38:00

  • 2008-11-16 08:17:00
  • 因为水能包罗万象  而且上帝就是生命水

    2008-11-16 08:17:00

  • 2008-11-15 23:02:00
  •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f***

    2008-11-15 23:02:00

  • 2008-11-15 18:32:00
  •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像水一样,润泽万物却不求回报。水是最接近道的本意的。

    p***

    2008-11-15 18:32: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