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佛是什么?佛能干什么?

首页

佛是什么?佛能干什么?

佛是什么?佛能干什么?佛是怎么一种存在?如果要研究佛,要从什么开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30 09:57:28
      阿弥陀佛!
    佛是德,并非某个具体的人。这种德在我们每个人的阿赖耶识里都存在,而人迷悟的浅深,决定着德显露的多少。所以,佛也可以说是觉悟,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菩萨也是觉悟,可是觉悟的程度比佛还有所欠缺。所以,佛、菩萨、罗汉等等这些名号,是不同觉悟程度境界的名称。
      任何人达到了那种觉悟程度,都可以称那个名称。 佛可以教我们觉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教我们做正确的人,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念。这个正确是没有局限的,是超时间空间的,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思想行为正确,当然结果也一定正确,享受正确的结果,这是正受。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生活,不是正确的生活,不是正受。有痛苦、有烦恼,那就不是正确的生活。觉悟的生活是正确的生活。佛教我们什么?“正确”地生活而已! 佛不可以研究。佛法是觉悟之人在彻底觉悟之后,用最方便的言语把证悟的境界表达出来,也就是把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说出来。
      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若此,何以研究?佛家说,“法尔如是”,无论怎么研究,事实就是事实,真相就是真相,本来如此,研究是这样,不研究还是这样。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佛”的境界是高度智慧的境界,我们还是迷惑颠倒的凡夫,怎么能以自己迷惑之心,迷惑之智去揣度佛智,其结果必然如盲人摸象。
      所以,在我们迷惑颠倒的凡夫境界上,决定不能研究佛法,决不能用研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佛法,否则,到头来不仅一无所获,离佛法的核心还会越来越远。因为佛法是断烦恼而后得之法。抱着研究的目的,就是抱着烦恼在研究,如何能够有所收获?佛法不能研究,而必须亲身实践!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去依教奉行,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如果非要说“研究佛法”,那这就是唯一的方法。惟有“依教奉行”可以证得佛法! 要想学佛,必须从最基本的学起。人都是从幼稚园开始学起的。那么学佛也不例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现在是人,那就要首先学会做人,学习做人的规范,学习《弟子规》,落实《弟子规》,这是学佛的开始。
      
      佛是具足圆满德行的圣人,而我们是在人道,在六道轮回之中,是处于十法界的底层,试想,一个人连人的道德都不具备,他怎么能做佛?所以,要成佛,必须从基本处学起,然后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逐渐向的位次靠近,然后最终证得佛的果位。不想学做人,不做好人,永远不能成佛,即使学佛,也不会象佛!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m***

    2006-01-30 09:57:28

其他答案

    2006-01-30 23:46:26
  •   佛的境界
    佛教的创建,渊源于两千多年前,出生于印度迦毗罗
    卫国的一位印度太子。太子的名字叫悉答多,后来他
    感受到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无常的痛苦,
    于是出家学道,最后证悟成 佛。他的弟子们在他辞世
    后,把他四十九年来所宣说的宇宙人生的真实情况道
    理,整理记录了下来,并且成立了组织,然后以最诚
    恳最恭敬的心情称呼他们的老师悉答多太子为 释迦牟
    尼佛,并且认为 释迦牟尼佛是他们这个团体最伟大的
    老师与创建者。
      这就是世间 佛陀、佛法、佛教僧人, 佛门三宝的由来。 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有云: “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普令其心生信 解,广大意乐无穷尽。” “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 道,如是净眼能观见;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 能测;永灭众生疑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如来功德 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 在天能见。
      ” 又如《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来世尊,能于一 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脱障,是故名佛。如 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 无谬,亦无虚妄,智慧无碍,乐说亦尔,具足因智、 时智、相智;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
      悉知 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 能污,有大怜愍救拔苦恼,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 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满足。” 佛陀,又名世尊,他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这个时空 里,他是真正能够完全了知宇宙的真律、世间的真理 ,以及人生的真义与生命的实相、宇宙的由来,并且 他一直在一个叫做“色究竟天”的地方不断地在宣说 教导为数很多的菩萨们这一些无上的真理。
       古人曾经说过:“不知天、不知地、不知生、不知死 ,那么我们活着的目的,到底是要做什么呢?”佛说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只占所有一切生命所居住的环 境里极微细极微细的一小点而已。一切生命又称为一 切有情,因为一切生命各自有种种不同的情感与遭遇 ,所以又称为众生。
      一切众生所居住的环境不出三个 地方:欲界、色界,与无色界。欲界最低下,无色界 最高,色界则处在中间。欲界又有十个不同的居住环 境,色界有十八个不同的环境,无色界则有四个不同 的居处。 我们一般人所响往的神仙天人们,他们大多分布居住 在欲界里的上面六层里,称为欲界六天;我们人类, 则是居住在由下面数上来的欲界十个层次中的第四阶 层,居住的环境比起下面三层的地狱、饿鬼与畜生来 说,好得太多了。
      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阎罗王,虽 然统管地狱的大小事务,俨然是首领一般,然而, 佛 于《阿含经》中曾说阎王依然是罪报之身,还是要忍 受地狱刑罚加身的痛苦。 佛陀告诉我们:阎王每个月都要遭受灌饮热焰滚烫铜 汁的破喉之苦,因此阎罗王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 认为他在地狱里具有无上的权威,具有呼风唤雨,不 可一世的形象。
      实际上是:阎罗王是带罪之身,仍然 要遭受到果报。帝释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又称 为玉皇大帝,则是居住在此欲界第五层里的天宫内, 统管天上人间的文武百官,在天上享受着五欲诸乐, 身心欢愉。然而,玉皇大帝他对于自己的生老病死与 自己生活上所必须面对的烦恼却是无能为力的;也就 是说,他对于死与生这两个境界,是无法加以操控、 不能随心所欲自己作主的。
      当死亡来到时,他们与大 多数的众生一样,也是要再次去投胎受生的。一神教 的上帝虽有福报住在他化自在天宫,对生命、实相的 了知,却是远远不如玉皇大帝,几乎是完全无知的; 从他们的《圣经》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另外一个众生居住的环境,是为色界的十八个天界, 那里是只有已经断除欲界爱乐的修行人,特别是指已 断男女二性淫欲之念的人,才能够往生居住的环境。
       这一类的众生,他们的「饮食」完全是靠修习禅定来 维持色身身体的存在,以禅定悦乐为食,以禅定力资 养色界身;在物质环境上,他们能够享受禅定的身乐 与心乐;然而,对于死亡与久住这两个境界,他们也 无法加以操控、不能随心所欲由自己作主的,当死亡 来临时,绝大多数的他们也是要再次去投胎受生的。
       于死亡及于常住,皆不自在。 最后无色界的四天,则是那些不了解佛法,却又极为 精进修行禅定功夫的众生们所出生居住的地方。住在 这一个环境里的众生,他们没有形象、身形俱灭,以 类似科学上的说法来说,就是只剩下「精神体」的存 在;实际上,六识中就是只有剩下意识的存在,其他 的眼、耳、鼻、舌与身识统统都消失了。
      他们居住在 那样的境界里,纯粹是意识的寂静状态;然而,对于 死亡与住于此种寂静状态时日的长短,跟欲界天与色 界天的众生们一样,都无法自主,不能随心所欲,无 法自己作主,因此当死亡来临时,他们也是要再次去 投胎受生的。于死于住,也是皆不自在。
       这三个环境,统称为三界,我们众生就居住在这三界 里,依照着我们生前活在欲界里的人间时,所做善业 与恶业的多寡,来遭受报应,个个有不同的境遇。以 欲界而言,造善事多的人,则上升到天界享受福报, 造善事越多的人,上升的天界层次就越高,所能够享 受的欲乐层次也就越高;相反的,造恶业的众生,就 会投胎下堕到不好的三恶道中去,或做畜生、或成恶 鬼;如果做了毁谤三宝、杀人放火等等的极大恶业的 人,就会下堕到地狱道去,去遭受无量无数的极痛苦 、极长时间的恶业果报。
      在这样的三界内,众生若是 做了善事,就投胎出生在天界,在天堂内享福;若是 造了恶业,就要去投胎到三恶道里受苦。 多数的众生,此世出生为人而造善业,下一世出生于 天界,然后在善业福报享用完后,只剩下恶业果报, 因此再下一世就出生为饿鬼,然后在饿鬼道报尽后, 再下一世上升出生为畜生;畜生报尽后,然后才有机 会上升投胎当人;当人时,如果造了恶业,又下地狱 去,如此反覆地循环不已,形成了所谓的:“众生六 道轮回、反覆不停,无有出期的现象。
      ”佛,则是永 远出离三界的存在,永远不受苦恼,永远“常、乐、 我、净”。 佛的境界,极为殊胜、极为胜妙,不可思 议,只有 佛与 佛彼此之间才能够了知这种无上的究竟 境界。 佛地境界,相对于菩萨境界来说,属于“殊胜、极妙、 无上、不可思议的境界”,远远超越最后身菩萨所能 够了解的能力,一切大小菩萨与二乘圣人、凡夫众生 ,都不能够了知佛地所证得的无上胜妙境界。
      诸佛所 证得的“无住处涅盘”,只有诸佛能够互相了知;因 此,有《赞佛偈》如是云:“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 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摘自正安法师 / 文 。

    1***

    2006-01-30 23:46:26

  • 2006-01-30 19:09:30
  • 佛不是用来研究的,佛所说一切是为了让众生能得以解脱的,不能解脱生死,研究也没用.

    果***

    2006-01-30 19:09:30

  • 2006-01-30 12:38:19
  •   对楼上各位师兄所说作一个补充。
    佛是什么?即佛陀,梵语Buddha的音译,觉者,是释迦牟尼以及证得同等境界的圣人的称号之一,广说有十种乃至更多的称号,如: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等等。
    佛能干什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如何觉他,传播自觉自证之法~即佛法。佛法的作用:第一,解脱与生俱来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等人生的死结,达到大彻大悟、了生脱死的人生终极圆满的境界;第二,在未到达上述终极境界的过程中,通过十善、八正道、六度的生活实践,创造今生来世幸福美满的生活体验。
      一句话:佛能传法,法能度人,如何度人~令其现世安稳、后生善处,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佛是怎么一种存在?有很多很多种说法,这里仅取三身之说。即佛以法、报、化三身而存在~~法身佛:超越一切言语思维的真理和觉性的不二统一;报身佛:指修行功德圆满的果报之身,处于净土之中;化身佛:为度化众生,传播佛法,与所教化众生同类之身,譬如释迦牟尼在人道中以人身受生出现。
      一句话: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这就是佛的存在。 如果要研究佛(学?),要从什么开始?佛教修行讲究闻、思、修、境、行、果。佛学是指佛教中的学理。当然可以研究佛学,研究佛学的过程中就是在属于“闻思”的阶段,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受到感染而改变自己的身、口、意的行为和习气,甚至由于反复思维佛理而开悟就属于“修”。
      所以,只要不报成见,以科学而又虔诚的态度研究佛学也不失为修行的一种形式。 研究佛学从什么开始?从佛教基本名词概念和基本理论循序渐进、成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可以参考佛学辞典,系统地学习研究几部佛法大纲性质的大型论著,诸如《俱舍论》、《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等。
      根据自己时间,专攻或者广学都可以,在佛法大海中事事无碍,可以说是开卷有益,福不唐捐。一切按照自己的喜好、兴趣、习惯、环境,以欢喜心契入,以执著心进取,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人能善于保持一种“乐此不疲”的心境,就一定能于佛法中获得无穷的美妙体验。
      

    秦***

    2006-01-30 12:38:19

  • 2006-01-30 12:05:37
  • 佛是一种意识

    云***

    2006-01-30 12:05:37

  • 2006-01-30 08:18:57
  • 佛是人格圆满的人,这是一般的解释,佛出生在这个世界,是为了教育我们,眼光不要只局限于现世,或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奋斗.轮回,是一个证明.还有现在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满痛苦等,教我们不要漠视,要学会接受然后面对,改善它. 佛有很多种身,我想你指的是佛的包身,其实,还有化身,法身.无处不在,可是道理这么说,但是不是我们能看的见,或是理解透彻的.

    a***

    2006-01-30 08:18:57

  • 2006-01-30 01:22:26
  •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
    大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这层真实义在地藏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它用放光来表示。世尊在这个法会上,一开始就大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
    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

    新***

    2006-01-30 01:22: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