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论述引发马丁路德改教的直接事件是什么?改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页

论述引发马丁路德改教的直接事件是什么?改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2-11 00:36:11
      1512至1516年间,路德开始讲授诗篇、罗马书、加拉太书等圣经书卷。一日,他在房间研读罗马书,神的话突然向他发出亮光:“义人必因信得生”(罗一18,和合本)。路德自述:“从此,我觉得自己获得新生,…整本圣经以全新的面貌向我展开,我浏览圣经,到处都有类似的话语。
      ”路德发现,人的得救并非倚靠行为,乃是借着信神的话,并信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路德观点的来源,除了出自圣经本身外,也受到共同弟兄会和恩师施道比次的影响。他们的著作及教导,使路德从对神律法的在外恐惧,转到对其恩典的主观经历,而发展出了“唯靠圣经” (sola scriptura)、“唯靠信心”(sola fide)这两个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
       路德在威登堡选侯智者腓德烈(Frederick the Wise)的保护下,长期于此定居、讲学。1517年,路德与天主教的冲突爆发。为了反对帖次勒(Tetzel)在威登堡贩卖赎罪?涣膊频奈蕹苄芯叮返陆毒攀逄酢范ぴ谕潜そ烫玫拇竺派希敫鹘缭谑曜锞淼穆蚵簟⒔袒噬庾锏娜ū⒁约敖袒岬谋獾热鲆樘馍希泄谋缏邸!4司僖蜃庞∷⑹醯谋憷鸷沉苏雠分蓿袒实娜ㄍ虢袒岬牟圃矗艿搅搜现氐拇蚧鳌?518年,路德与红衣主教迦耶探(Cajetan)在奥格斯堡(Augsburg)进行会谈;次年,路德与厄克(Johann Eck)在来比锡(Leipzig)进行辩论;路德一再拒绝让步,只不断重申圣经的权威。
      1520年,路德积极投入文字工作,出版了《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以及上百本的德文小册。这些小册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激起了教皇的愤怒。教皇下诏要路德于六十日之内悔改,路德却将这分诏令公开烧燬。隔年一月,教廷正式颁谕,开除路德马丁的教籍。
      路德与天主教至此正式决裂。 1521年,在教皇的催促下,新皇查理五世在沃木斯召开会议(Diet of Worms),要求路德出席说明。路德在皇帝和议会的面前重申圣经的权威。他说,“除非是圣经或真理说服我 — 我不接纳教皇和议会的权威,因为他们常常自相矛盾 — 我的良心是神话语的俘虏。
      我不能,也不会改变任何信念。…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路德在返家的途中,被朋友以假绑架的方式掳走,藏在瓦特堡(Wartburg)的城堡里。会议结束后的一个月,皇帝立即宣布路德是冥顽不灵的异端分子,下令抓拿并禁止其刊物的发行。 路德在瓦特堡健康不佳,将所有精力投注于写作上。
      九个月内,他写下了十二本书,并将整本新约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圣经对德国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在威登堡那里,路德的消失使得改革运动陷入了混乱。1521年,路德的同事迦勒斯大(Andreas Carlstadt)在城堡中举行圣餐,将告解和神父装束废除,把饼和酒分给平信徒,并领导政府没收教会财产,攻击会堂中的图像。
      同年底,慈韦考(Zwickau)的先知们来到威登堡,传讲末日信息,使情势更加混乱。1522年,路德在威登堡政府的邀请下,回来主持大局。因着路德的复出,迦勒斯大遭罢黜而离开,路德再度成为改革运动的领导核心。其同事墨兰顿(Philip Melanchthon),为一优秀的人文主义学者,始终忠于路德的改革,后成了其得力助手,承继了路德的改革精神。
       。

    l***

    2010-02-11 00:36:11

其他答案

    2010-02-14 22:46:23
  •   马丁路德至于新教为何要反教?
    透因是在十六世紀初,教皇良十世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名,
    下令在天主教各各?圳H罪券,?稱?買赎罪券,
    可以使在生者的罪得赦免,使親友的靈魂?p除??獄痛苦,
    在日耳曼(現德??^),贖罪券教士宣?髡f:
    「錢?怕淙脲X??底?叮??,靈魂瞬間?離??獄升天堂。
      」 這?于H罪券?o形中就成了犯罪通行證 ?榕?袅_馬教廷發行的赎罪券和教宗的赦罪??馬丁·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發表了著名的“九十五?l?綱” ?亩_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新教是于公元十六世纪初叶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 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
      因拒绝教会的多次劝导,终于一五一七年在德国威登堡教堂发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张,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教。 二是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是法国人,生活在瑞士日内瓦,与马丁路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只靠行德即可成义得救”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早由天主所预定”,结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为加尔文教派。
       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一五三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上述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内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新教派,例如从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教、美已美会;从加尔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会、长老会、浸礼会等;从英国国教又分裂出圣公会、高级教会、低级教会、自由教会、牛津教会等。
      基督教之各教派,在过去四百多年内,已分裂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欧美各国,基督教各教派统称为“誓反教”,乃因当时路德教派在德国得势后,严禁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 数年后,即于一五二九年,斯倍尔国会又宣布恢复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之自由,当时国内五个皈依路德教派的王后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教信徒,群起誓死反对,称自己为誓反教派。
      自此以后,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称为誓反教,以示与天主教分离之意。待日后他们来到中国传教时,因为中国环境与欧美不同,他们觉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尔代之,称为基督教。 天主教圣经才是完整的圣经,单纯的天主教圣经文本与拜偶像毫无关系。
      基督教随意删减圣经,使神的话语隐藏许多。圣经后典却做了很好的补充。首先,在今日新教,尤其是基要派的立场: 圣经是三十九卷旧约和二十七卷新约集合而成的,谁人质疑、提出另外见解就已经是异端。 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在新约全书部份的经目大家是一致的,都是二十七卷书。
      但是,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主要分别在天主教在旧约收集了多七卷书(天主教有46卷,新教39卷),这七卷书﹐天主教称为「第二正典」﹐Deuterocanonical books,而新教称为「次经」(Apocrypha)。而Apocrypha这个字意思不是代表这些书卷是伪造的,而是他们属于「隐藏」的, Hidden books,只留给有智慧知识的人读。
      另外,旧约书卷里面,天主教圣经在两卷书都多了些经文。 在宗教改革时代里,马丁路德和天主教关系破裂后,他自己出版圣经。多数新教徒会知道他把次经列入附录,和他对「雅各书」的不满。但是马丁路德对当时罗马教会圣经正典的怀疑并非单单在教义出发。路德当时反对赎罪卷、炼狱等教导,被天主教引用「玛喀比二书」挑战,路德就一口拒绝「玛喀比二书」,指他们不是神的启示(not inspired words by God)。
      马丁路德自行订立的的经目不是任何大公教会的决定,而是他知道的「巴勒斯坦正典」,Palestine Canon,是属于犹太教的经目,而不是一个Christian Canon。 马丁路德基本上把过去罗马教会接受的旧约和新约经目视为人为的传统,是可以改变的,加上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没有明确列明新旧约经目,所以他就大胆批评,并把经目按自己的神学观点理解再重新确立。
      马丁路德除了极力批评「雅各书」外,他也认为「启示录」、「犹大书」、「希伯来书」都有问题,要把他们和次经一同列为圣经附录,把其权威性置于「神启示经卷」之下,只是属于有益的读物,而不可以用以建立教义。 相信没有任何福音派信徒或者新教徒会愿意承认,今日他们手上的圣经(所谓39卷旧约加27卷新约)其确立过程,不是先有一个正典经目(compiled list of inspired books),才有信仰的解释建立,而是反过来,先有信仰和教义,再决定那一些可以归入正典经目。
      手上的「旧约全书」,其产生过程,正是路德先决定了信仰立场,然后才决定删除那些旧约书卷。 正确来说,马丁路德清楚知道罗马教会(其实也即是整个基督教)千百年来没有正式宣布过圣经正典的经目,而对次经的权威地位也没有清晰的立场,马丁路德其实是单纯从他理解的神学立场去决定那些书卷应该被纳入为正典。
      而马丁路德其实自小学习的的圣经就是天主教圣经。 第一部用普及语文的圣经其实就是耶柔米翻译的 Vulgate,拉丁文圣经。拉丁文是普通百姓的语言,希腊文是知识分子和贵族的语言。马丁路德因为反对炼狱或者为死人祈祷,就把「玛喀比二书」拒绝。
      他看见「雅各书」和他倡导的「唯独因信称义」有矛盾,而想把「雅各书」的权威贬低到和「次经」一样。 马丁路德对于所谓圣经正典的决定是很主观的。然而,除了在旧约的观点上马丁路德得到其他宗教改革人士支持之外,他后来对新约书卷的批评也沉默下来,之后的改革者也没有跟随他的意见把「雅各书」、「启示录」、「犹大书」、「希伯来书」从新约剔除。
      但是对于旧约,他们就跟随马丁路德的版本(虽然路德对旧约的批评也非常苛刻,例如他觉得「以斯帖记」是没有价值的)。英国教会仍然把次经和39卷旧约、27卷新约一同出版。 不少次经其实都是希伯来文写的,例如「多比传」、「便西拉智训」原本都是希伯来文写的,但是不幸地它们的希伯来原文已经散失。
      有部份次经则正是亚兰文(基督在生时所用的语文)或希腊文写的,主要是在「间约时期」,或者两约之间时期写成的,写于公元前400年祭司以斯拉带领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到主前200年间。 在主前约一百八十年之前已经完成的「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在基督的时代,已经通行巴勒斯坦和散居各地说希腊语犹太人(Hellenist),他们被称为Hellenist World,在各地犹太教会堂里面,「七十士译本」是被使用来诵读的。
      著名使徒保罗生在大数城(Tarsus),受业于著名的法利赛教师迦玛列(徒22: 3),按今日学历比较,保罗学历起码是研究院博士,他通晓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亚兰文,他全部书信都用流畅的希腊文写成,他熟悉旧约,非常清楚「七十士译本」和希伯来文本的分别,他在所有自己写的书信里面直接引用了「七十士译本」的旧约,而不是用希伯来文。
      这一点已经表示,「七十士译本」在他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下于希伯来原文圣经。 新教其实在天主教的「天特(脱利腾)大公教会会议」也从来没有正式宣称过任何所谓「圣经、正典」,而在「天特(脱利腾)大公教会会议」之前,宗教改革这可也没有正式宣称过任何所谓「圣经、正典」。
       整个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其实也从来没有对「圣经、正典」有过共识,所谓圣经的版本订立,从历史看,不论是天主教、是新教,都是从信仰立场出发,而不是「先有圣经经目,才有信仰立场」,而是「先有信仰立场」,才决定「圣经经目」(哪些是正典,哪些不是)。
       马丁路德不是看到次经和圣经有矛盾而把次经拒绝,而是他看到次经和他主张的教义有矛盾而拒绝次经,只把那些和他主张没有矛盾的经典归入圣经。不要忘记马丁路德曾经要把《雅各书》、《彼得后书》、《启示录》和《希伯来书》从新约剔除,把它们都贬为次经。从来人人都是从信仰立场定了圣经的地位、教义,然后才比较,而不是倒过来看的。
       亦因为圣经的原文由拉丁文翻成汉文和用德文、英文翻成汉文的关系至使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的人名、地名各?。 如果有人今日够胆说新约不是现在的27卷或者旧约不是新教承认的39卷,相信必定引起震动,并且遭群起攻之,甚至被判为异端。换言之,在新教立场,正典书目的地位具有「教条性」(Dogmatic),其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于新教的角度,「旧约39卷,新约27卷」,这个宣告就是一个教条(Dogma, Doctrine),没有半点妥协余地。所以,删改圣经的是新教,现在反而倒打一耙。 参考资料: 天主教教义和拜偶像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会是不同的? 上传文件:电影馬丁·路德中的馬丁·路德神父。
      

    C***

    2010-02-14 22:46: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