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信佛是迷信吗

首页 鬼剃头迷信暗示什么

信佛是迷信吗

信佛是迷信吗?我有些困惑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10 18:41:05
    信佛教是一种精神上信仰,他的本质是引人向善,相信鬼神,但也不排斥科学,生活中秉承佛教的“善”的理念,能够按照正常规律办事。迷信是一种认识误区,信鬼神,也可能相信特异功能,往往排斥科学,盲目跟从,生活中完全按照迷信的一套办事,摒弃了正常规律。

    流***

    2018-03-10 18:41:05

其他答案

    2018-03-11 03:41:05
  •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
    呵呵,无论信什么盲目的信都是迷信。同样的佛教,有人是正信,有人是迷信

    A***

    2018-03-11 03:41:05

  • 2018-03-11 03:41:05
  •   1。信佛不是迷信!是科学,科学中的科学。
    迷者不信,信者不迷。
    看看大家答的挺多的了都不错,相信您会有所甄别和收获。
    在网上摘了一段开示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吧。
    信佛究竟信什么
    (净慧法师开示)
     
    今天,当家师要我给大家讲点佛法。
      我原来没有准备,讲什么呢?就讲我们信佛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我们信佛究竟信的是什么?也可以说,信佛究竟要包括哪些内容? 信佛,要树立正信。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正信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第一个方面,要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 (一)信佛 因为佛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的教主,是说法度众生的人天导师,所以我们要信佛。信佛,既包括信我们现在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
      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我们现在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信佛的根本。因为没有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化,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佛、有法、有僧,根本不可能知道要来信佛,要来求解脱。所以,应以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为我们信佛的根本,做为我们修行的本尊。
       另外,做为修净土法门的人,由于释迦牟尼佛的无问自说,我们才知道“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宣说,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有阿弥陀佛,更不可能知道那里有个殊胜的极乐世界。我们众生通过忆佛、念佛,将来就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信阿弥陀佛。
       我们学药师法门的,还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世界的佛。根据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愿都是要我们解除众生的苦恼,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把我们这个世界建设成像药师佛所教化的世界一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创立了两大法门,一是药师净土,一是弥陀净土。 做为我们人生来讲,要想求得现身当世的身心净化,身体健康,少病少恼,就要修药师法门。
      通过诵《药师经》,拜药师忏,通过修福修慧、净化心灵,就能够使我们在现身当世之中,得到一个平安幸福的人生,光明洒脱的人生,自利利他的人生。我们修药师法门,那么这一期命终之后归宿到哪里去呢?同样也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修药师法门的时候,同时也可以修弥陀净土,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福慧资粮,都回向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为《弥陀经》上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一方面是要我们心心念念忆佛、念佛,另外一方面也要我们积聚福德智慧资粮。 (二)信法 信法,比信佛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加重要。因为,诸佛世尊从法化生,没有法就没有佛,也就没有僧。
      当然,如果没有佛的亲证,没有佛的宣说,法虽然存在,但却没有人能宣说出来。法是永恒的,法是真理,法是规律,法是我们能够亲证的一种客观存在。法表现在本体方面,它是我们亲证的一种境界;表现为语言文字,那就是经典,一切的经典;表现为思维方式,那就是一种思想体系。
      这些都是法的内容。具体到我们现在所信的法,有四谛法、十二因缘法,有四摄法、六度法,乃至广说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既包括亲证的境界,也包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和亲证的境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路走对了,途中的一切境界,你才能够得到实证。
       信法,我们首先就要珍视法,尊重法,使记载着法的经典不散失,不被遗忘;使法的传播不断层,不后继无人。 为什么法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信佛也好,信僧也好,终归都要依法而证解脱。佛是亲证法的导师,僧是依法修行的善友,或者说是弘扬佛法的善知识,所以法是中心。
      在过去是讲佛法,很少讲佛学,也很少讲佛教,现在时代不断发展,和其他的教并列而称,所才有佛教这个词汇。 (三)信僧 僧,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指十方贤圣僧。指证得了果位的僧人,指四果阿罗汉,即贤僧圣僧、菩萨僧。虽然我们知道信仰僧的标准很严、很高,但在末法时期,这样的贤僧圣僧可以说是越来越少。
      尽管目前多数都是凡夫僧,但只要持戒清净,我们就可以皈依。所以,我们皈依三宝,也要皈依清净福田僧。没有清净福田僧主持、弘扬佛法,我们同样不可能来亲近三宝,修学佛法,发出离心。 我们信佛要有正信。正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我们信佛,就是三宝弟子。
      佛、法、僧加在一起是三宝。因为佛、法、僧这三者,都是世间非常希有难得的无上大法。得到了这个无上大法,就能够解除我们身心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就能够解除我们生命深处的贫困,从而使我们的生命真正富足起来。这种生命的富足,比起钱财的富有更为重要。因为钱财的富有是有形的,它总是有限量的,暂时得到了,很快又会失去。
      而佛、法、僧这种能使我们生命富足起来的法宝,一旦我们得到了以后,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它对我们未来生命的利益是恒久的,是世间任何有形的珍宝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是宝。 佛、法、僧三宝,大家要记住一个要点,就是以佛为师,佛是我们的导师。以法为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无明等等病,所以我们要吃药,吃法药。
      以僧为友,清净福田僧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道友,是我们的善友,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要以僧为友。我们信佛的人,都要受一次皈依,拜个师父。我们受皈依、拜师父,不仅仅是皈依一个师父,把他做为唯一的皈依处,而是要皈依十方的清净福田僧。 二、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信因果,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
      我们的信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坚定,是正信还是迷信,是正信还是邪信,是正见还是邪见,就是以信不信因果为准绳。 不管是佛法还是世法,处处都体现因果的规律,因果的原则,因果的道理。世间的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佛教的因果,是在世间一切因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世因果。三世就是以现在为主,回忆过去的历史,就是过去世;展望未来的历史,就是未来世,就是来世。三世,既在我们一念当中,也在一期生命的当中,更在生命生生不息的全过程当中。 如果我们以现在为基点,回忆我们过去的事,把它当作过去世,我们对我们前生的前生,再前生再前生,就很容易理解。
      如果我们把未来世当作明天、后天、大后天来看,我们对来世,再来世,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凡夫总是把我们的一期生命同前生后世孤立起来,认为我们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出现是偶然现象,是没有前身后世的因果联系。这不对,因为任何东西的产生,都有前因后果。
      一粒豆子种下去,它会发芽、生根,最后开花结果,然后,这个豆子再无限地往后传。你说它的基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生命最初的能量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可以追溯到无始无始的过去,但却找不到开始的时候。我们展望它无尽无尽的未来,也找不到它结束的那一天。
       大家仔细想一想,做为我们人的生命,看看我们生命的生、老、病、死每一种演变,是否能与整个的生命现象截然分开?是否有一个绝对的开始或断然的结束呢?从一期生命的生死现象来看,好像是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实际上,生命的开始不是刹那间就生,生命的结束也不是刹那间就死。
      生命整个的过程,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代谢不已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的生,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死。而从无始的生命长河来看,一期生命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水泡而已。生,固然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而已。 每一期生命的生死,每一众生的生死,做为生命的一种生灭现象,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不同,都逃不脱有生必有死这一必然的因果律。
      但每一期生命的形式,每一众生的生命形式,却是各不相同,乃至差异悬殊。是什么因素造成这样的差异呢?就是因果业力的作用。因果业力,这是生命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牵引力量。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佛、菩萨规定的,更不是由天神来规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规定的,我们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怎么样掌握呢?就看我们如何来种因,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当下的一念心。要把握我们的命运,开拓我们的未来,不要去管前因,总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恼;也不要去计较后果,患得患失;只要能照看好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只要能把握好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当下因种好了,结果自然会好。
      所以说决定命运者在自己。很多人对这个道理信得不真,以为我们的命运可以操纵在上天的手中,或者是我们的命运由佛、菩萨来安排。不是这样!我们的命运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安排的。那么,怎样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那就要靠我们的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是我们在修行中判断一切是非、善恶的眼目。
       三、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 第三个方面,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修行可分为三部分,所谓持戒、修定、证慧。戒是什么呢?戒好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两只脚一样,我们要从烦恼的此岸、生死的此岸,一步一步地走向涅盘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那就要靠持戒。没有戒律,没有道德的约束,不遵守道德准则,要想解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能是一个高尚的人吗?能够得到众生的信赖吗?能够成就世出世间的大事业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道德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戒。佛教根据不同层次的信仰,不同层次的人群,规定有不同层次的应该遵守的戒条,有了戒才能够修定,有了定才能够把持得住。
      所以说戒是足,就像我们的两只脚,能够从此岸迈到彼岸。如果我们是一个行为非常放荡不检点的人,你说能够坐在那里入定,能够修四禅八定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戒是足,定是身。定是我们的身躯,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戒足是和定身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身躯,有了两足,我们究竟走向何方呢?那就需要有智慧做为眼目。
      智慧在佛经上一般都叫般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够有抉择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够有达到彼岸的明确方向。 四、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 正信的第四点,就是要求解脱。我们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格的完善。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要达到解脱的目的。
      解脱有种种的路向,有声闻、菩萨、佛,这是我们修行求解脱的最崇高的目标,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向往的最究竟的归宿。解脱什么呢?解脱烦恼,解脱无明,解脱我们的种种业障。我们不能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有种种的无明、烦恼、业障。有无明就起烦恼,有烦恼就造业,就不能得解脱。
      我们要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来求得解脱。 就我们现在修行的方法来讲,大部分人是修净土法门。它是求解脱的一种最殊胜、最方便的法门。修行净土法门,就是要真正使我们向往净土的这种意念时时刻刻不要间断,即《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怎样才能一心不乱呢?那就需要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待人处世的分分秒秒当中,不忘忆佛、念佛,只有这样强化我们的意念,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解脱。
      假如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朝三暮四,不能坚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念,强化自己的修行,要想得到解脱,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管是年轻的、年老的,不管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都要树立并坚定起在这一辈子就要得到解脱的信心和信念。是否能够解脱,也不必等我们临命终时的那一刻再来验证,如果那样,就太迟了。
       我们平常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有解脱的把握呢?至少在我们醒着的时候,能够不间断地忆佛、念佛;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之下,能够自己做得了主。那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才会成为可能。我们提倡生活禅,就是要把修行的范围扩大到我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也就不会使我们的修行仅仅局限于一个礼拜到庙里来一次,初一、十五到庙里来一次,早晚在佛、菩萨像前烧三支香,磕三个头,或者念一段经。
      
      当然,这样做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但是够不够呢?不够。这样做能不能得到解脱呢?我想,如果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要想得到解脱,可能性不大。所以,各位要想求解脱、求往生极乐,就要在现实生活当中把我们的身心性命安定下来,要这样下大决心来修行,才不辜负我们得闻佛法这一无上殊胜的因缘。

    世***

    2018-03-11 03:41:05

  • 2018-03-11 02:41:05
  • 佛教不是迷信。在各种宗教中,佛教是距离科学最近的一种,他没有偶像崇拜,不崇拜任何至上神,他扫除一切相,主张通过人的修行而成佛。佛教修行过程中所引起的许多身体的变化都需要科学来解释。

    G***

    2018-03-11 02:41:05

  • 2018-03-11 02:41:05
  • 佛法有正信和迷信之分,若有兴趣,可以参读台湾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里面对佛教如何是正信如何是迷信分的非常清楚。

    卡***

    2018-03-11 02:41:05

  • 2018-03-11 01:41:05
  • 我觉得太过了才是迷信

    G***

    2018-03-11 01:41:05

  • 2018-03-11 01:41:05
  • 学佛是正信。南无阿弥陀佛

    2018-03-11 01:41:05

  • 2018-03-11 01:41:05
  • 信佛是不是迷信,那要看你信的怎么样,如果不信当然谈不上迷信,如果信到迷了,那就是迷信,但是迷信未必是坏事,如果佛教是非常好的信仰,能让人解脱痛苦,能让人大开眼界,能让人从此有了新的人生,那么迷信佛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信到迷了又有什么不好呢,迷信本无好坏,迷信的对象有好坏,西方极乐世界不迷信不能去,所谓真信切愿是也,世间的人本来就在五欲六尘的迷信中,却自以为不迷信,却要反迷信,实在是贼喊捉贼自欺欺人啊
    阿弥陀佛

    A***

    2018-03-11 01:41:05

  • 2018-03-11 01:41:05
  • 迷信其实就是盲目的信,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不管对错一味的接受,很多东西并不是信封建就是迷信

    未***

    2018-03-11 01:41:05

  • 2018-03-11 00:41:05
  • 信则有,不信则无,不是迷信

    李***

    2018-03-11 00:41:05

  • 2018-03-10 23:41:05
  • 迷迷糊糊地相信任何东西,都是迷信,比如迷迷糊糊的只相信“科学”也是迷信。但当你多去了解,多去学习,明白道理之后,信与不信,也就自然而然了。学习,实践,正信,修证。

    E***

    2018-03-10 23:41:05

  • 2018-03-10 22:41:05
  • 从理上讲,相信任何没有亲证的事物都是迷信。
    但是迷信之中有正信、邪信之分,我们要用智慧把握正信。
    南无阿弥陀佛

    G***

    2018-03-10 22:41:05

  • 2018-03-10 21:41:05
  • 不系统的闻思修,就是迷信;在善知识的引导下系统学修就能保持正信、智信,就不迷信。
    其实,对待科学也是一样的。科学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总抱着被否定的知识不与时俱进,那也是一种迷信。

    这***

    2018-03-10 21:41:05

  • 2018-03-10 20:41:05
  • 正确地对待,正确地去相信,就不算吧,是一种宗教信仰,支撑着很多人生活。

    范***

    2018-03-10 20:41:05

  • 2018-03-10 20:41:05
  • 什么叫迷信?迷信就是不经过自己的思择,就一味地相信。过分相信“科学”也可以说是迷信,因为科学也在发展中。而佛教最注重的就是开启智慧,让你认识的自己和其他的万事万物,不去错误执着。谢谢。

    M***

    2018-03-10 20:41:05

  • 2018-03-10 19:41:05
  • 正确的宗教信仰不是迷信。
    信仰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归宿,一种自我解脱。
    但必须正确地认识对待。

    l***

    2018-03-10 19:41:05

  • 2018-03-10 18:41:05
  • 不算,它是信仰,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王***

    2018-03-10 18:41:05

  • 2018-03-10 18:41:05
  • 这是个人信仰问题!就像信奉基督教,我觉得不算。但是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的去相信什么。该做的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努力的!

    陈***

    2018-03-10 18:41: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