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们是以什麽作为存在?

首页

我们是以什麽作为存在?

问题很大,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哲学的基本核心。我既不想用哲学观点来解释或用某种价值方式来说明。我想对每一个回答者说用你们的感受说话!那怕你在疑问着自己的存在,也可以说明一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31 08:19:43
      在这个栏目中,还没有见过有人讨论这个问题,恰好我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所以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实际上版主提到的“存在”是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源自Being一词。西方哲学是以Being来表达一种状态。比如“我思故我在”就是这个意思。
    但问题是自从哲学产生了语言学转向以后,首先从西方的的哲学家开始对这个概念产生怀疑,认为“存在”并不能准确反映所要表达的概念。
      因为“存在”是有条件的,即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但“存在”实际是要表达一个没有前提和无限的概念。比如,唯物主义的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一个无限的概念。再如宗教神学的神的存在,也是一个无限的概念。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也许更早,但我接触的资料是在这个时候,西方学者们开始把“存在”改为“有”,也就是说“Being”译成汉语是“有”的意思。
      因为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本世纪初,这类著作开始在国内出版。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者们对Being的新的解释,实际上接近老子提出的概念。因为有和无是老子学说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从无到有是一个关键的变化。老子在这里展开了他对世界的论述。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西方学者们提出的观点,还没有老子彻底。
      因为他们还不承认有的对立面,无的存在。 我的感觉是,如果你以“我的存在”为出发点,你就会感觉到周围对你的挤压,情感上就不自由。如果你以“我有”为出发点,就会感到自己的强大和自由。就可以不以外界的限制为意,去实现修养的目的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个想法。
      释迦牟尼的“觉悟”,是不是也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呢?因为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们如果不能摆脱周围世界的影响,不能摆脱“存在”的限制,人的佛性被遮蔽了,就不能达到“觉悟”,而进入到“有”的自主境界,不受外界影响,就可以使佛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朝***

    2006-05-31 08:19:43

其他答案

    2006-06-06 16:47:16
  • 信仰。

    可***

    2006-06-06 16:47:16

  • 2006-06-03 13:42:18
  •   你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我是谁?”。人类不知道是从什莫时候开始就在苦苦思索着三个问题:1。天地(世界)是什莫?2。我是谁?3。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到现在还在执着的探索着。神学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我们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了我们是让我们来管理这个世界。
      哲学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基本有两大派。唯物派哲学说,世界是物质的,我们人也是物资的一种形态,我们不同于其他物质,特点就是我们有思想,思想则是高级物资(人脑)的属性和产物。唯心派哲学说,世界是精神的,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实证,所以至今还在争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
      科学家的霍金说:宇宙是大约2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产生的,然后产生了银河系、太阳系,然后产生了地球,然后产生了生物、然后产生了人类,然后产生了我们的父母,然后产生了我们。这个说法可以说明很多宇宙现象,所以已被科学界多数接受,甚至被神学和两派哲学都接受。
      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大爆炸之前是什莫?那时候时间是“零”,空间也是“零”,一个即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延续的东西,是一个什莫东西?为什莫会大爆炸?怎样产生了大爆炸?神学所以接受这个理论,就是神学说,大爆炸是上帝制造的。虽然婴儿在试管里成长着,人们还是不信服自己就是一个蝌蚪钻进了一个蛋黄里,那个蛋黄就变出了我们。
      2500多年以前中国有一位姓李名耳的老先生,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老李先生认为,宇宙源于道,而这个无所不能的道,源于自然。他认为,“有生于无”,也就是这世界是从“无”产生的。按老李先生的意思,“道”和“无”,是和眼前存在的这世界——“天、地、人”,或者说——“有”,即相对立又相依存的另外的一种存在。
      无独有偶,2500多年以前,印度也有一位叫释迦牟尼的老先生,他经常把我们看见的这个世界称为“色”或“相”。他认为诸项非相,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那个样子。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莫?释老先生认为,“色既是空”。“空”是什莫?“空既是色”。
      而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和“色”,本来没有什莫区别。这两位老先生的说法很是一致。大爆炸以前的宇宙是什莫?就是那个非“无”非“有”、非“色”非“空”的“自然”状态。和霍金齐名的另一位叫作彭罗斯的物理学家,在看到李老先生和释老先生的理论以后,十分感概的说,真没有想到,我们的研究居然和2000多年以前的东方的神秘哲学相一致。
      “无”为什莫会变为“有”,又如何变为“有”,李老先生没有明确说。但是释老先生对于“色”和“空”的相互变化和依存却做了大量论述。基本点就是“因果”。是什莫因果?各种变化的果都各有自己的因,不同的因就要产生不同的果,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律是世间世外普适的规律。
      如何知道因果?你就得“开悟”。如何开悟?你就得“戒”、“定”、“慧”。“你是谁?”你就是你。你本来和众佛是一样的,是一体的,但是,你自己动了慈悲心,来到了这挲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因为因果,陷入轮回,迷失本性,回不了本来的位置。你还没有开悟,你就没有佛的力量,你就是众生。
      如果你开悟了,你就是佛,具有佛的力量,和众佛一体。要持戒,要禅定,要开智慧,这是开悟的唯一途径。当然,具体的方法有多种,愣严经里列举了25种门径。25种门径,都是正道,没有好坏的区别,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 佛法和佛学,不是迷信,甚至也不是宗教。
      他很象哲学,但是又有成套的严格的行为规范和指导,所以也不是单纯的哲学。他就是他自己。 世界是物质的,这一点上,唯物论没有错。但是物质世界只是存在的一种形态,而且是很简单粗燥的形态。还有其他形式的存在,比如“无”或“空”的形式。所以,从这方面看,唯物论又是不全面的。
      把唯物论抬到天上去,会限制人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限制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对人、对社会必然产生极大危害。 。

    1***

    2006-06-03 13:42:18

  • 2006-05-31 18:37:53
  • 在生前,以"空"的形式存在,在没有我们之前包含着我们将要存在的可能.
    在生时,我们以人的的形式存在.
    在死后,不存在了,但也可以说是:如同生前一样,以"空"的形式存在!

    哲***

    2006-05-31 18:37:53

  • 2006-05-31 16:39:24
  • 这个问题确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如果你能知道的话,就是开悟的人,否则就如瞎子摸象,任凭你如何聪明绝顶,通经博古,也只是依稀仿佛而已。只有聆听过明师的教导,才能心里明明白白。这是宇宙中最秘密的大科学,非常人所能偶遇的,必须具备许多苦行和殊胜的因缘才能有机会听到。一切宗教的源头就在于此。

    如***

    2006-05-31 16:39:24

  • 2006-05-31 11:28:09
  •   很有意思的问题。
    可以说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就是一切宗教、哲学的起源。
    可以试想一下:刚出生的婴儿,对外界一无所知,更
    不知道自我。渐长,开始用眼、耳、鼻、舌、身感知
    外面的世界。。。。然后用对“外界”的初步认识来逐渐
    认知自己。---其实所有人认知自我的过程都是这样的,
    可是这样的认知显然是有问题的,只是很少有人意识到。
       换一种方式来分析:我们知道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由 各种元素构成,石头、树木、以及人,都同样是由元 素构成的,可是为什么元素按照人的方式组合起来就 成为人?而且就区别与其他的东西了?可是都是由最 基本的元素构成的呀! 小时候喜欢钓鱼,有时候就会想:一泓小小的池塘,从 来没有人往里面放鱼苗,可是过个一年半载,居然生出 很多的小鱼来。
      这些鱼是哪里来的?想过很多答案,总 觉得不尽然。--倒是觉得有一种说法很有道理:“无中生有”。 迷则众生,觉悟者佛。 对此问题的探索就是觉悟的开始。

    不***

    2006-05-31 11:28:09

  • 2006-05-31 11:01:36
  • 存在是一种感觉通过感官体验经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体会到存在。以新生儿为例开始他不知道存在的概念,眼睛给他神经系统刺激通过大脑反映出图象。他仍然不了解图象的意义可是他渐渐知道这个图象和他有某种联系。但是他不是图象,那么他是什么呢?他是自己。比如他饿了开始哭,于是一种东西放到他嘴里他不饿了。按照哲学大师的话说他和客观世界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基础就是存在。
    要不再按佛教理论讲一遍?人有六根世界有六尘用六根体验六尘就知道自己的存在了其实六根和自己还是有区别的。其实和神经系统体验一回事。用词不同。就象1 2 3英语是万兔字瑞德语爱隐私刺歪得儿癞西北某方言是爷亮丧

    m***

    2006-05-31 11:01:36

  • 2006-05-31 08:23:16
  • 我们以这种方式存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老实作人,俯仰无愧。
    否则,想象出一万种方式“存在”,都是空花,没有意义。

    1***

    2006-05-31 08:23:16

  • 2006-05-31 00:41:53
  • 当你起了一个概念的执着--“存在”,法尘啊!
    与此同时,你又起了我想、人想,所谓“我们”,法尘啊!
    与此同时,你又缘这两个法尘而起了进一步联想,所谓“以什么”,法尘啊!
    我们看到的是一尘又一尘、一浪接一浪、尘滚滚、浪翻云。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想问你,这尘系哪一方土地?这浪起哪一方湖海?

    秦***

    2006-05-31 00:41: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