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唯识宗的根本智,后得智,无分别智是什么?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首页

唯识宗的根本智,后得智,无分别智是什么?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唯识宗的根本智,后得智,无分别智是什么?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14 14:37:34
    1. 无分别智:“分别”是指虚妄分别,简单来说,即执著名言概念来看世间,离名言概念,则无分别。“无分别智”是地上菩萨所要逐步证的智。
    2. “根本智”与“后得智”:是指成佛时证的智,佛证“根本智”,同时无间起“后得智”,亦即智识双运。故佛可随缘做功德事业,而不为业力所牵引。智境不能言诠,如欲言诠,又非落言说不可。
    末学不才,随便发表一点谬论,请多多指教!

    心***

    2019-04-14 14:37:34

其他答案

    2019-04-14 14:51:47
  •   这问题不知是谁提的呢?提得有些次序颠倒了。可能是不知道或者不相信佛的智慧有多大的缘故。佛的智慧是无量无边,杳然不同于人的聪明。佛的心是清净平等的。佛的威德广大是人所不能够想象的。只能找一个好比较的来说吧,人德要像天地之德那样的深厚,是可以达到的。
      因为天、地、人 是三才。人可以忍辱如地。大地承载着万物与生灵,地是有德能的,但是“地何言哉”,从不炫耀。天亦如是,“天何言哉”。所以你问根本智和后得智的作用,可以说无所不能。我们应关心的是怎么可以取得这两种智。 净空法师在《学佛入门——弘法三十年心得》中讲:亲近善师,必要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才能出离毕业,开始参访游学,增广见闻,成就圆智。
      当然,比起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明心见性后,才离开老师的能力,是相差很远。不过,能够有一点辨认佛法正邪的能力,已经是相当难得。因为有此学习基础,才可以涉及各种经论,上求下化,自利利他,根境相接,不致迷惑颠倒。如果没有忍、定、慧的基础,即从广学多闻入,其结果正如清?龃笫λ担骸霸龀ば凹薄P胫鸱ǖ男扪В煌婪ā@献铀担骸拔找妫廊账稹?。
      求世间的学术是可以广学多闻,增长知识;修行人则是求日日减少烦恼习气,远离妄想执著,培养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即是四智菩萨。否则,像现在世间有些人,学佛就像学世间法一样,所求只是增长佛学常识,无益于三学。佛法修学的目的是三学:“戒、定、慧”,但是真正的目标,是在“智慧 ”。
      智慧就要从甚深禅定中求得,可是禅定又要从戒律上栽培。所以,戒是手段,定是枢纽,慧是目标。有了智慧,一切生死,六道轮回等问题,都能够解决,可见修定的重要。修定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把我们的妄想、执著、知见舍弃掉。如同《般若经》说的“般若无知”,《心经》所讲的 ,“无智亦无得”,自心恢复本净,真智自然现前。
      我们今天“有知”、“有识”并不是究竟法,真正究竟法是“无智亦无得”。 基于此,古人修学不论在家出家,都应遵守五年的基础教育。教下基础教育,多由读诵大乘入门。读经、背诵经典就是修慧。像沙弥律仪就著重福慧双修,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自己生活行为守则,实践力行的规范。
      除道场作务之外,就是读诵经论。如华严宗,就必须要读诵《华严经》;天台宗,读诵三大部,如果五年还不能背诵,就不能算有成就。背诵的目的是戒定慧三学圆修圆证,因之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无知”、“无智亦无得”。 背诵经典何以是三学圆修呢?当知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大乘戒。我们读经时,心里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陀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读诵正是“众善奉行”。又念诵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有二用,这就是修定。念经时自始至终念得清楚分明,没有念错、念漏或颠倒,这就是修慧。
      所以说读诵经典,即是戒定慧三学同时圆修。然读诵时不必求解,思惟经义。因为一落入意识——分别、执着、妄想——戒定慧三学全被破坏, 就跟一般人念世间书是没有两样。要知道,“经典”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讲法的,是活句。经典在应用时,必然是活活泼泼,依之生起无量智慧,所以读诵时,是用它来修清净心、平等心,戒定慧三学的,无需急急求解其义也。
      若是真的开悟以后,再看看各家注解,会发现每个时代、地区适用之无量义,自有体悟处。这就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的真实义。“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般若无知”是“实智”;“无所不知”是“权智”。也就是在应用时无所不知。悟入之后,经典展开,可依听众的程度,深浅长短讲,没有不自在的。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言教。引发自性的智慧,而不是解释经典的字句、名相。这样自己、他人才能真正受益。如果说,没有经过这种基础——根本智——的训练,拿到佛经,充其量也不过是世间书。所讲就的纵然照古大德的注解,也是讲到皮毛,因为古德的心得,体会不到,佛的真实义,又怎么会晓得呢?!由此可知,基本训练实在太重要了。
       。

    张***

    2019-04-14 14:51:47

  • 2019-04-14 14:49:20
  • 佛教经常用到这些。
    根本智:即本性,证见本性就证到根本智----这是由体起用的根本点。也叫“脚跟点地”。
    后得智:在度生当中不断觉悟,了自己的习气,而积累的智慧---为度众生方便起用,才能广结善缘、福德圆满。
    无分别智:大圆镜智,只现量,不比量,谓证三昧,见实相破无明,明心见性而后,已能由体起用,入不二门,定慧交资,现量已圆,根本已得,大事已明,智如圆镜,周遍法界,故名。又名根本智,又名无分别智,极言证得其体也。
    妙用同第一。密宗祖师讲证法身后法身向上,证体起用.(后两段主要参考密宗王骧陆阿阇黎的讲法)
    

    l***

    2019-04-14 14:49: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