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何处惹尘埃?何解?

首页

何处惹尘埃?何解?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8 09:53:21
      实在不敢招惹你的这个问题,但是也实在不忍心,试着说几句吧,有缘姑且听之,无缘抛掷一旁,本来佛法就不是用来说的。
    六祖说“菩提本非树”,菩提不是树,是什麽?释伽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经六日夜后悟道的,你说菩提不是树是什麽?神秀拿自身比作菩提树,已经牛气十足的了,六祖说菩提不是树。
      六祖当然很对,菩提确实在这里已经不是树。佛祖的确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但是菩提树只是佛祖悟道的环境和机缘,为求悟道佛祖已经历尽诸多罕见的磨难,才遇到这环境和机缘。菩提哪里是一般意义的树。 “世事通晓,心若明镜”已经不是普通人的境界,所以神秀才自比自“身是明镜台”,而且不是一般的明镜,是一座明镜台,六合内无不通彻,当然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
      六祖说“明镜亦非台”,意指心若明镜还不是高境界,明镜台就更错了。佛理中,讲究明心见性,“心”之所悟,“心”之所在,是至关重要的,一定是不能错了的。二祖大雪天在达摩祖师闭关的洞前跪拜三天三夜,自断左臂,鲜血映红白雪,达摩祖师出洞来,替他止血后,问:“汝何事?”二祖拜求印心。
      祖师说:“把心来,吾与汝印。”二祖当即茫然。但是到底还是因此而顿悟,成为禅宗一代宗师。因而心若明镜的境界距离悟道还不知道差了多少亿万亿光年,微不足道也。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字面意思很明朗。修佛的人是要悟道,要成佛的,可是如何悟道,如何成佛,神秀还未得门径。
      神秀当然也不简单,但是该放下的放不下,只好还在迷途里转了。 六祖的这一偈,含无比深妙的佛理,决不是这麽说说就可以明白其万一。以上大胆乱语,若没有离大义太远,或许尚能心安。不敢再说了,打住。 南无阿弥陀佛。

    c***

    2019-02-18 09:53:21

其他答案

    2019-02-18 09:54:02
  • “何处惹尘埃”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明心见性的境界。人的本性,即人的“自性”,也即“佛性”本是清净无染的,一念无明就“招惹”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尘埃”,假如能把这些“烦恼尘埃”扫尽,清净“佛性”自现。到了这样的境界,整个宇宙虚空就是一个清净的“自己”,哪里来的染着呢?哪里还有“善恶”,“美丑”,“好坏”,“染净”等等的分别执着呢?
    南无阿弥陀佛

    D***

    2019-02-18 09:54:02

  • 2019-02-18 09:24:59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为***

    2019-02-18 09:24:59

  • 2019-02-18 09:20:07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灵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就是楼主的那首了:菩提本无树,灵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神秀说的是普通人的境界,就是要时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符合佛的教义; 慧能说的是最高境界,就是若想修终究的佛法,就是要放弃一切的想法和念头,一切的一切,甚至要放弃你正在进行所谓的“放弃我的一切念头”的这个念头,归到无思、无想、无念、无我的境地。
      达到这个境界,就是无树、无台,更无尘,自然就没有何物需“拂拭”。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中,“色”即是神秀讲的“树、台”,“空”即是他讲的“浮尘埃”。这里讲的同慧能讲的是一个道理。 但也有观点认为,佛家的真谛其实入世!!!所谓救助世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但佛家又说要破除执着,这与其说是一份淡泊,倒不如说是逆来顺受的无奈。
      6世祖惠能这一支所传的衣钵,讲究的是顿悟。 。

    为***

    2019-02-18 09:20:07

  • 2019-02-18 09:01:48
  • 楼上的仁兄顿悟了啊!噢,不,应该尊称为大师!阿米拖佛!

    胡***

    2019-02-18 09:01: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