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坡肉,东坡肘子的来历及做法?

首页

东坡肉,东坡肘子的来历及做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11 12:25:24
      关于“东坡肘子”的来历,还有两种说法:
      一是传说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在这里为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疾病。农夫为感谢苏东坡,特地留他吃饭。乡村美景陶醉了苏东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苏东坡在教他“和草整煮透心香”。
      便将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在锅里煮,不料这样煮出的肉别有一番香味,成了当地的一道传统名菜。   二是传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大学中文系有四位学生,在古诗文中看到汉朝班固的两句话:“委命已,味道之腴”,便在成都开办了一家餐厅叫“味之腴”。他们从苏东坡的传世墨迹中辑得“味之腴”三字,以此作为店招,并向世人宣称这三个字是苏东坡亲手写的,店内所卖的“东坡肘子”也是苏东坡亲手创制并秘传下来的。
      这样一来,东坡肘子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全国,“味之腴”的生意当然也就十分红火了。   “东坡肘子”也好,“东坡肉”也罢,传说终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必十分在意。由于选料不同,各地风俗不同,目前全国各地东坡肘子的做法各具特色,但都大同小异。
      东坡肘子始于四川,应无疑义。四川东坡肘子的做法,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做法是选猪前膀(肘子)一块约四斤,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骨,下入原汤,加雪山大豆、葱节、绍酒,微火上煨炖三小时,吃时,加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蘸以酱油。原汤原味,香气四溢。
         第二种做法是将肘子煮至六分熟时捞出,滤干。猪油烧成九成热时加入肘子,皮面炸至金黄色,捞出把肉的一面切成五分见方的花刀块,但不割断皮。另用炸蛋、菜心、笋片加酱油、葱、姜、大料、高汤,烧开后勾芡加盐、味精,浇在肘子上即可。   第三种做法是苏东坡家乡四川眉山的做法。
      先将肘子煮成八分熟,弃去原汤,此乃第一次脱脂。再入笼蒸熟蒸■,此乃第二次脱脂。选上等豆瓣辣酱,加蒜、姜、椒、葱、糖、醋、盐、芫荽,红油调汁,淋在肘子上,即成。此乃最正宗的“东坡肘子”,所谓“肥而不腻,■而不烂”“色香味形,入口遗香”。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已两次脱脂,因此肥胖的人不必顾忌增加脂肪。
      常食猪皮能使人皮肤细腻,故而又深得女士们青睐。因此,东坡肘子被誉为绿色食品。  。

    小***

    2018-02-11 12:25:24

其他答案

    2018-02-11 17:25:24
  • 就是苏东坡家的猪,杀吃了做的菜。

    为***

    2018-02-11 17:25:24

  • 2018-02-11 17:25:24
  •    东坡肘子来历
        千年文化名菜东坡肘子,是根据北宋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烹调方法继承下来的一种名菜,有姜汁东坡肘子、灌汤东坡肘子、八宝东坡肘子、家常东坡肘子等10多个品种。
        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
      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东坡。苏东坡向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东坡肉来历 一说: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
      后来,随着苏轼的升迁,此菜传遍大江南北,曾相继被介绍流传于苏、杭等。并受到人民的崇高赞誉。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据说在广东和江浙以及海南岛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的习俗呢。盛而不衰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那么,黄州“东坡肉”又是怎样创制出来呢?因黄州物产丰富,粮多猪多,肉价便宜,又因苏轼向喜食猪肉,有一次家来客,他即烹制猪肉飨客,把猪肉下锅,着水放调料后,以微火中慢慢煨着,便与客人下起棋来,两人对奕,兴致甚浓,直至局终,苏轼才恍然想起锅中之肉。
      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只见猪肉色泽红润,汁浓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赋,并博得客人们高度评价,苏轼本人也由此得到了启发。尔后如法复制,同样味美,自这以后,他便常做此菜,有额待客,无额自食。并还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见《东坡续集》卷十)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
      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而在当时,又由于苏轼的名望,特别在知识分子中间,曾被“传为美谈”。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寓意深长。
       二说: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他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绝对不能废的。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
      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感激不尽,纷纷敲锣打鼓、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苏东坡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面对成堆猪肉,他叫府上厨师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己的家乡四川眉山炖肘子的方法,结合杭州人的口味特点,加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户一块,将肉分送出去。
         民工们品尝着苏太守送来的红烧肉,顿感味道不同寻常,太平的年头,家家户户过得好快活,这辰光又见苏东坡差人送肉来,大家更高兴: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
      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   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

    独***

    2018-02-11 17:25:24

  • 2018-02-11 16:25:24
  •   "东坡肉"的来历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东坡肉的做法 配料: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 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
       注意:   1、 猪肉选以金华"两头乌"乌猪为佳。   2、 100克葱其中50克打葱结。 关于“东坡肘子”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姑录之:   一是传说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在这里为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疾病。农夫为感谢苏东坡,特地留他吃饭。
      乡村美景陶醉了苏东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苏东坡在教他“和草整煮透心香”。便将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在锅里煮,不料这样煮出的肉别有一番香味,成了当地的一道传统名菜。   二是传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大学中文系有四位学生,在古诗文中看到汉朝班固的两句话:“委命已,味道之腴”,便在成都开办了一家餐厅叫“味之腴”。
      他们从苏东坡的传世墨迹中辑得“味之腴”三字,以此作为店招,并向世人宣称这三个字是苏东坡亲手写的,店内所卖的“东坡肘子”也是苏东坡亲手创制并秘传下来的。这样一来,东坡肘子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全国,“味之腴”的生意当然也就十分红火了。   “东坡肘子”也好,“东坡肉”也罢,传说终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必十分在意。
      由于选料不同,各地风俗不同,目前全国各地东坡肘子的做法各具特色,但都大同小异。东坡肘子始于四川,应无疑义。 四川东坡肘子的做法,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做法是选猪前膀(肘子)一块约四斤,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骨,下入原汤,加雪山大豆、葱节、绍酒,微火上煨炖三小时,吃时,加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蘸以酱油。
      原汤原味,香气四溢。   第二种做法是将肘子煮至六分熟时捞出,滤干。猪油烧成九成热时加入肘子,皮面炸至金黄色,捞出把肉的一面切成五分见方的花刀块,但不割断皮。另用炸蛋、菜心、笋片加酱油、葱、姜、大料、高汤,烧开后勾芡加盐、味精,浇在肘子上即可。
         第三种做法是苏东坡家乡四川眉山的做法。先将肘子煮成八分熟,弃去原汤,此乃第一次脱脂。再入笼蒸熟蒸软,此乃第二次脱脂。选上等豆瓣辣酱,加蒜、姜、椒、葱、糖、醋、盐、芫荽,红油调汁,淋在肘子上,即成。此乃最正宗的“东坡肘子”,所谓“肥而不腻,软而不烂”“色香味形,入口遗香”。
      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已两次脱脂,因此肥胖的人不必顾忌增加脂肪。常食猪皮能使人皮肤细腻,故而又深得女士们青睐。因此,东坡肘子被誉为绿色食品。

    风***

    2018-02-11 16:25:24

  • 2018-02-11 14:25:24
  • 都回答的好长啊,真是把全文都搬来了,晕倒,我知道是因为苏东坡自创的菜,所以以他的名字为名了

    芊***

    2018-02-11 14:25:24

  • 2018-02-11 12:25:24
  •   "东坡肉"的来历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东坡肉的烧法 东坡肉 配料: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 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
       注意:   1、 猪肉选以金华"两头乌"乌猪为佳。   2、 100克葱其中50克打葱结。 “东坡肘子”的来历: 传说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在这里为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疾病。农夫为感谢苏东坡,特地留他吃饭。乡村美景陶醉了苏东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苏东坡在教他“和草整煮透心香”。便将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在锅里煮,不料这样煮出的肉别有一番香味,成了当地的一道传统名菜。
       东坡肘子 烹调类别:炖 菜系:川菜 食材类别:猪肉 味道:香辣 适宜季节:秋   色香味:汤汁乳白,猪肘烂软   主料:猪肘子、雪山大豆   辅料:葱节、绍酒、姜、川盐   制作:   1)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切一刀;   2)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去肘骨;   3)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放入煮肉原汤;   4)放入大量葱节,姜,绍酒在旺火上烧开;   5)雪豆洗净,下入开沸的砂锅中盖严;   6)然后移到微火上煨炖约 3小时,直至用筷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   7)吃时放川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   8)也可蘸酱油味汁吃。

    p***

    2018-02-11 12:25:24

  • 2018-02-11 10:25:24
  •   "东坡肉"的来历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东坡肉的做法 配料: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 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
       注意:   1、 猪肉选以金华"两头乌"乌猪为佳。   2、 100克葱其中50克打葱结。 关于“东坡肘子”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姑录之:   一是传说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在这里为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疾病。农夫为感谢苏东坡,特地留他吃饭。
      乡村美景陶醉了苏东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苏东坡在教他“和草整煮透心香”。便将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在锅里煮,不料这样煮出的肉别有一番香味,成了当地的一道传统名菜。   二是传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大学中文系有四位学生,在古诗文中看到汉朝班固的两句话:“委命已,味道之腴”,便在成都开办了一家餐厅叫“味之腴”。
      他们从苏东坡的传世墨迹中辑得“味之腴”三字,以此作为店招,并向世人宣称这三个字是苏东坡亲手写的,店内所卖的“东坡肘子”也是苏东坡亲手创制并秘传下来的。这样一来,东坡肘子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全国,“味之腴”的生意当然也就十分红火了。   “东坡肘子”也好,“东坡肉”也罢,传说终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必十分在意。
      由于选料不同,各地风俗不同,目前全国各地东坡肘子的做法各具特色,但都大同小异。东坡肘子始于四川,应无疑义。 四川东坡肘子的做法,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做法是选猪前膀(肘子)一块约四斤,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骨,下入原汤,加雪山大豆、葱节、绍酒,微火上煨炖三小时,吃时,加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蘸以酱油。
      原汤原味,香气四溢。   第二种做法是将肘子煮至六分熟时捞出,滤干。猪油烧成九成热时加入肘子,皮面炸至金黄色,捞出把肉的一面切成五分见方的花刀块,但不割断皮。另用炸蛋、菜心、笋片加酱油、葱、姜、大料、高汤,烧开后勾芡加盐、味精,浇在肘子上即可。
         第三种做法是苏东坡家乡四川眉山的做法。先将肘子煮成八分熟,弃去原汤,此乃第一次脱脂。再入笼蒸熟蒸软,此乃第二次脱脂。选上等豆瓣辣酱,加蒜、姜、椒、葱、糖、醋、盐、芫荽,红油调汁,淋在肘子上,即成。此乃最正宗的“东坡肘子”,所谓“肥而不腻,软而不烂”“色香味形,入口遗香”。
      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已两次脱脂,因此肥胖的人不必顾忌增加脂肪。常食猪皮能使人皮肤细腻,故而又深得女士们青睐。因此,东坡肘子被誉为绿色食品。 。

    k***

    2018-02-11 10:25: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烹饪方法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