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尼奥斯湖

首页

介绍尼奥斯湖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03 13:30:44
      鬼雾夜袭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4日 15:02
      
     
      
      播出时间:8月28日 19:30 
      尼奥斯湖是非洲最偏远的地区之一,灾难发生之前,没人预料到任何异常情况。 
      W:那里绝对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我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些毁灭的痕迹,因为它是一个,一个灾难发生后的遗址,可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个美丽的湖泊,那里阳光灿烂,百鸟歌唱,对我们来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喀麦隆由一条火山带和尼日利亚相连。尼奥斯湖位于西北部,距离首都拉各斯大约320公里。
         B:这里是典型的山区地形,人烟稀少。村里的茅舍都是就地取材搭建的,都是一些简陋的茅草屋。整个小镇与世隔绝,远离任何一种现代文明。   S:这里虽然有着一定的植被,但并不茂盛。要想进入这里,多数情况下都是困难重重。因为那里只有崎岖不平的山路,而且那些道路还取决于季节的变化,从最近的城镇驱车前往那里也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
         当地农民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群体,彼此说着迥然不同的语言。他们之中还有一些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   在8月21日星期四晚上九点半之前,一切都还像往常一样。村民们四处闲坐着,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日落时分的闲暇时光,由于正值雨季,他们被困在家里,无法外出。
         E:黄昏时分,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这在当地也算是家常便饭了。然而,暴风雨过后,湖水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灾难发生之前,人们突然听到湖里传来了轰隆声,大约持续了二、三十秒。当时,有一个村民正好站在湖边,他看了一眼湖面,上面浮着一片白云,就在那时,云雾渐渐散去,变得模糊起来。
      一些离湖很远的村民闻到了一股既像火药、又像硫磺的气味。但湖泊周围的人却说他们什么也没闻到,因为他们已经失去知觉。人们就地昏厥,有的在床上,有的还站在那里修理东西,也有的在做饭,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昏倒了,昏睡了6到36个小时之后才逐渐清醒过来。
         那些真正苏醒过来的幸运者惊惶失措,因为在他们周围,到处都是尸体。   外面的世界对这一事件的传闻将信将疑。   B:为了查明事实真相,一个工作组用了三十六个小时才从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赶到这个偏远的山区。当然,他们接近这个湖区的时候还不清楚它有多么不稳定,又是多么的危险,还有火山是否还在喷发。
      他们有可能陷入另一次喷发当中,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灾难是毁灭性的,人畜无一幸免。在恐怖的气氛中,满腹猜疑的队员们开始在这个不幸的村落搜索。他们奉命将幸存的村民撤离危险地带,以免污染的湖水和食物使死亡率再度增加。   B:尸体分散在茅草屋里,以及道路的两旁。
      死牛,死鸟,死鸡,各种家禽、家畜的尸体遍地都是。   由于地形崎岖,无论运输人员还是救援物资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而目前更为急需的是生石灰,因为尸体只能就地掩埋。   在迷信的人群中谣传四起。一向都是“敬湖如神”的村民,此时对她更是敬畏有加。
         B:人们对这个湖有着很深的信仰,而且,湖泊在他们的文化中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深信,人死之后,灵魂会进入湖中,并再次定居在自己村边的湖底,所以他们对于所发生的一切,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对外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E:在我们听说的众多传闻中,有两种最为流行:其一是说湖神发怒制造了这场灾难;第二种则认为这个地方引发了中子弹,这恐怕是由于湖区村民对自己的见闻所提供的混乱不清的信息所致。   许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A:我失去了岳父、岳母和四个孩子。
      今天,我姐姐也去了,她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还很小,才十个月大,这个孩子还活着。   难民们成群结队地逃往最近的城镇。当地的医院里挤满了所谓的“烫伤患者”,但没人知道是什么使他们受到了灼伤。在随后的几天,乃至几个星期里,人们发现这看似烫伤的症状,很明显是对降临湖边村落那场灾难的误导。
      开始的死亡统计数字为300人,但人们很快发现实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   方圆二十九平方公里内都出现了人员伤亡,主要有查村、尼奥斯村和萨昆村。当地人认为那是某种毒气所致,但究竟是什么毒气呢?人们说那气味闻起来像是硫化氢,但这只是答非所问,和其他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说法如出一辙。
         AO: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种气体也许属于氢化物,任何与之接触的人都会立刻死去。   各类援助源源不断从世界各地涌来——食物、药品,还有毛毯。尽管有人曾经抱怨说,这只是一些国家在处理不需要的过剩物资。喀麦隆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科学家来帮助他们查出事情的真相。
      因此,专家们也随之而来,他们中既有地质学家、火山学家,也有医生。   B:当我们到达尼奥斯湖,快要接近它时,还有些犹豫不决,因为我们还不能确定它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它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远远望去,眼前的情景真让人感到震撼。那里显然发生过剧烈的运动,湖水已经溢出湖面,漫上了堤岸,甚至冲过峭壁,越过了50多米高的树木,很明显,这里的确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
         S: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测量气温,我们想找出火山运动是否有可能使湖水变热的证据,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还提取了湖水的样品,以鉴别其中的化学物质和气体含量。问题是我们并没有发现那些气体有任何气味。因此我们认定,湖水中并不存在可以闻到的典型火山气体,但事实上,人们却闻到了臭鸡蛋和火药的味道,事实就是这样。
         揭开谜底的关键在于湖面200米以下的气体。   S:回来以后,我们对湖底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99。4%是二氧化碳,只有少量氩气和一两种其他元素,主要含量就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本来是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的,因为这种气体的地下含量很高。
      它是溶解在地幔岩石中的混合气体之一。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厚约2700公里的缓冲带。喀麦隆西北部曾经有过火山喷发,这样的地带就为气体的外溢提供了通道。尼奥斯湖就是由这样一个休眠火山形成的“碗形湖泊”。   S:喀麦隆有一条大规模的火山带,其中大部分是休眠火山。
      它们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都没有喷发过。尽管如此,这一地区还是存在着大量火山气体。   大约在四万到十万年前,尼奥斯火山曾经喷发过一次,火山岩四处飞溅,形成了这个“碗状”湖泊。二氧化碳逐渐渗出,在湖底形成泥状沉积物,久而久之,便积聚了3亿多立方米的气体。
         W:二氧化碳到处都是,它们弥漫在火山地带,这一地带还存在二氧化碳饱和溪流,二氧化碳随时都在从这里外溢。你可以看到河里的气泡,所以,二氧化碳的释放不足为奇。   S:湖床上有着上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沉积物,气体是慢慢渗入沉积物的。气体先溶解在沉积物内的湖水里,所以沉积物里并没有大的气泡,它们只是溶解在湖水当中,到一定时候,气体才会渐渐扩散到水中,久而久之才使这些气体大量积聚。
         水越深,溶解的气体也就越多。   S:如果你搅动湖水,湖底的水就会循环上来,气体就会随之冒出,气泡上升到水面。气泡能带动更多的湖水,释放更多的气体。然后,气体进一步带动更多的湖水,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连锁反应,一旦某一环节失控,便会引发气体的猛烈爆发。
         专家们非常清楚,二氧化碳是致命气体。   B: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麻醉剂,它可以使人昏睡不醒,而且效果极快,人们只需要吸入少量这种气体,就会立刻失去知觉。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这种特性并不了解。它可以和空气结合,让人马上睡去。
      我们认为,大多数人在死亡或苏醒之前都曾经历了数小时的休克。我们相信,这也是导致一些尸体不同寻常外观的原因。有几例尸体的皮肤泛起了很大的水泡,这在以前的二氧化碳气体爆发中,是从未见到过的。最后,二氧化碳还对大脑产生影响,如果二氧化碳持续保持太高的浓度,就会使人窒息。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于缺氧,而是由于二氧化碳直接对大脑产生作用而导致的恶果。   水泡是因皮肤中氧气被剥夺所致。但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当许多人悄然死去时,近在咫尺的其他一些人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呢?   1986年的尼奥斯惨案共有1700多名受害者。
      其实生死大权完全掌握在地势手上,有时,甚至仅仅取决于“一墙之隔”。   致命的气体从湖中上升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覆盖了周边地区——速度约为每秒80米,但这仅限于地表,并未涉及到山地。   W:遭受突袭时,人们正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
      有的正在做饭,就倒在了火炉旁边。但人们脸上并没有惊惶失措的表情,没有出现什么恐慌,四散奔逃的场面。人们在被这些气体笼罩后,就昏倒、死去了。   E:还有一些情况决定于海拔高度和人们当时所处的位置。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萨博的一个医院里,全镇唯一幸存的是住在医院二楼妇产科病房的几名妇女。
      这是唯一一栋较高的建筑。第一层的人们没有一人得以幸免。镇里的大多数人也都死掉了,但二楼的妇女和她们的婴儿却都安然无恙。(5149)我们还听说了一位父亲和他孩子穿越小溪的故事。他们当时正要走进河床,孩子被放到地上时突然昏倒,父亲赶紧弯腰去抱孩子,当他身体低到可以够得着孩子的时候,他也晕了过去,在他俩被救出河床之前,都已双双死去。
         湖泊中释放出的气体的体积巨大无比,对于邻近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将是灾难性的。   B:大约有二十五万吨二氧化碳从湖中释放出来。这些气体侵入河谷,涌进周围的山村。假设如此规模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到一个人口更加稠密的地方,比如伦敦,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会有成千上万人为之丧命。
      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因此,这里的死亡人数还不算太多。   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曾发生过类似的灾难。当时,一种神秘气体袭击了尼奥斯以南100公里处的蒙诺湖,致使生活在附近的37人丧生。   S:当时的情况非常类似,二氧化碳气是从蒙诺湖释放出来的,气体是在夜里散发出来的。
      第二天清早,大约凌晨四点,一群妇女准备去赶集,当她们走近这里时,一个个地相继死去。稍后,一名传教师驱车从那里经过,他看到地上躺着很多妇女,不知出了什么事,想去看个究竟,结果一下车,他也倒了下去。   毫无疑问,这两起事件都与从湖床中爆发出的二氧化碳有关,但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气体的突然爆发呢?   S:两场灾难,一场发生在两年前的蒙诺湖,一场发生在尼奥斯湖,但两场灾难几乎发生在一年中的同一时刻,即雨季的高峰期。
      在天降大雨的时候,气温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当大量冷水注入湖泊时,湖水很容易出现异常反应。   雨水很可能把更多的沉积物冲下湖边,它们会沉入湖底,加入到溶有气体的沉积物中。同时,它们也会搅动充满气体的表层湖水,引起更多气体上浮,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喷射而出。
         因暴雨而引起的泥石流,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W:我们对那天所发生的事深信不疑。8月24日那天,湖面上存在有大量的冷水,因为当时正值雨季。冷水是从四面八方的河流注入的,渐渐地,温水层上积聚了大量的冷水,而二氧化碳已溶于温水层了。
      还有山石,如果恰好有山石落下来,它们就会搅动冷水层,使温水溢出,那么里面的气体就会像香槟中的气体一样喷射出来。而在微小的波动促使少量气体释放以后,紧接着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整个湖泊发生翻江倒海般的爆发。   自1986年以来,科学家一直都在对尼奥斯湖进行检测,他们知道,二氧化碳一定还会爆发,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唯一能阻止灾难发生的方法,就是清除湖泊中所有的有毒气体。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一些试验。他们建起一个由管子和抽水机组成的装置,试图将湖底气体抽出、放掉,但目前这一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S:当然,把管子放入湖里抽出气体的做法是相当直接的。如果你将管子放入,开始抽水,气体会在随管子释放的同时,压迫湖水流动。
      因此,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建起这样一个清除气体的工厂虽然容易,但同时也会引发很多问题。   这很危险。当管子被放入水中,并经过首次抽水以后,它就会变成一个自动的过程。但是,失去气体的湖水重新进入湖中,很可能会搅动湖底气体,使人们原本试图阻止的灾难再度发生。
         同样,向外排放溶有气体的湖水会使湖水的水位降低,水压减小,这样也会搅动那些致命的气体。   S: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人认为,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前,鲁莽行事只能是自讨苦吃。   比较安全的办法是先将抽上来的溶有气体的湖水保存好,直到它们达到最适宜的温度,当气体全部安全溢出后,再将其放回到具有中性密度标准的湖水中。
      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产生旋涡,减少剩余气体的波动,把引发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目前,只有少数牧民居住在这一地区,喀麦隆当局认为,让人们重返家园实在太危险了。   S:1986年释放出的气体可能早已消散,即使没有,也会在几年之内慢慢消散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湖中释放出来的气体只是湖中蕴藏气体的一小部分。它只从湖泊中的一个地点爆发出来。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剩余毒气,灾难一定还会再次发生。   法国的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因资金不足无法继续下去。   目前,人们只能远远地观望湖水的动静,并从往日毁灭性的灾难中汲取经验,但对于湖边的居民来说,他们却随时处在危险之中。
         B:尼奥斯湖已为那些处于火山地带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未来,任何地处火山区的湖泊都要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那些从湖底深处、或从地表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已被全世界视为最重要的火山危机。   E:我想,我们应该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
      因为它也是火山反应的一种,只是反应形式不像圣海伦火山或其他火山爆发那样明显而已,虽然它来得悄无声息,但结果却同样是致命的。 (编辑:西寻来源: ) 在 有一小段视频。

    爱***

    2006-09-03 13:30:44

类似问题

  • 理工学科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