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儿童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首页

儿童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根据运动系统的特点,儿童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4-01-06 09:47:59
      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结构和器官系统,心理状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和业余运动训练中,掌握和了解了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技巧和提高运动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学、训练中,根据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应注意的体育卫生要求的几个方面。
       儿童少年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功能尚未完善,骨易发生弯曲、变形。根据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站立、跑跳等姿势。当发现有身体姿势不正确应及时在体育作业中加入矫正的练习,以及时纠正。 有些运动项目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性的。
      如:乒乓球,掷垒球、标枪,跳远,它们的握拍手,投掷臂,踏跳腿的负重明显偏重。这就容易造成肢体发育的不平衡。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全面锻炼。 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从事力量性练习。负重练习时,重量过重,练习次数过多,时间过长会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还能促进下肢骨化早期完成,影响身高增长。
        儿童少年的骨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对钙、磷的需要较多,饮食中应注意有充足的钙、磷。并多安排室外体育活动。  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软性好,宜进行柔软性练习。但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在进行柔软性练习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体育教学和训练根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应注意的体育卫生要求的几个方面。
       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但在剧烈运动时,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强度可以稍大些,但不应要求过高,密度要小些,间歇次数应多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不宜过多采用。
       应避免过多的屏气动作练习。 培养儿童少年掌握在各种运动中采用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教育他们注意呼吸卫生。 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形式要多样,多穿插一些游戏及小型比赛。活动过程中要有适当间歇。 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第二信号系统(对语言文字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因此教学过程和训练中要多采用直观示范教学,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多做些模仿性练习,促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由于儿童少年的分析能力较差,因此不能要求他们做过于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 儿童少年正处于身体全面生长发育时期,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时,必须贯彻全面训练的原则,避免片面强调从事专项训练。 要注意经常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思想及感情交流,及时解决好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中的顾虑或某些心理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青春发育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教学、训练中还应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儿童的体育卫生要求是我们在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J***

    2014-01-06 09:47:59

其他答案

    2014-01-06 18:19:57
  •   少年儿童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宁夏固原一中 王维平
     
    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身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上,以及心理状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业余运动训练中掌握和了解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和提高他们未来的运动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人就平时在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根据少年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少年儿童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都不及成人,骨易发生弯曲、变形。为防止他们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变形,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使他们养成正确姿势外,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也应注意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
      当发现有身体姿势不正确或发育缺陷时,应及时在体育作业中加以矫正姿势和克服发育缺陷的练习。 2。有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掷运动或跳高、跳远等,肢体的负重是非对称性的,握拍手、投掷臂、踏跳腿负担偏重。这就容易造成肢体发育不均衡和脊柱的变形,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
      对于基本技术的训练也不要过于集中。 3。少年儿童脊柱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水泥、沥青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长时期在坚硬地面上练习跑、跳,会对下肢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大和频率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失,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要避免过多地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防止造成骨盆发育的变形。 4。少年儿童不宜过早的从事力量性练习。12-15岁时,肌肉的生长和肌肉力量增长较快,可采用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负重练习时,负重过重、练习次数过多、练习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扁平足),而且还能促进下肢骨化早期完成,有碍身高的增长。
       5。少年儿童的骨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对钙、磷的需要较多,膳食中应注意供应较充足的钙、磷。并多安排室外体育活动。日光的照射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又能促进体内对钙、磷的吸收,增进了成骨活动,并使骨质更加坚实。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少年儿童的身高,比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少年要高些。
       6。少年儿童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但在体操、武术运动项目中,如不注意发展腰背肌肉和腹肌力量,单纯过多地进行脊柱过伸的静止用力练习以发展腰部的柔韧性,就易引起椎体的骺软骨损伤。同样,在篮球、排球运动项目中,不注意发展股四头肌力量,过多的练习膝关节半蹲位发力活动,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过多的用力踏跳,使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而易造成股骨下端骺软骨的损失以及髌骨软骨损伤。
       少年儿童的关节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甚至关节脱位。此外,在发展少年儿童关节的柔韧性练习时,应避免使用被动的长时间的用力掰、压等手段,这样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和骨的变形。同时,由于过度掰、压的疼痛刺激,也会引起少年儿童的防御反射,也不利于训练。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骺软骨病及关节损伤的发生。 二。根据少年儿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少年儿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虽与他们的发育水平相适应,但在剧烈运动中,他们的最大肺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能力都小于成人。
      因此,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不应要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则不宜过多采用。13-14岁以后,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接近于成人,可以承受较大的运动量训练,但也应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
      同年龄少年中,个子高大的人,心脏的负担量相对较大,性成熟迟缓的人,心脏发育也较迟缓,在安排运动量时应注意区别对待。 2。少年儿童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屏气时,胸腹腔压力升高,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也降低了心输出量,使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也受到影响。
      屏气后,胸腹腔压力骤减,致使大量血液涌回心脏,使心脏一时过度充盈,不利于心脏工作。倒立、背桥等动作也不宜多做。做这些动作时,人的头部朝向地面,心脏也呈一定的倒置状态,由于血液的重力作用,头部血液回流心脏困难,心房的血流入心室也增加了阻力,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3。培养少年儿童在运动中根据动作的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逐步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教育他们注意呼吸卫生。 三。根据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可穿插一些游戏和小型比赛等。
      在活动过程中,要适当的间歇。 2。由于少年儿童第二信号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示范教学,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多做一些模仿性练习,注意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3。由于少年儿童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尚不完善,神经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较成人差,小肌肉群发育较迟,因此,不宜要求他们做过于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
       4。青春发育期,女少年由于内分泌腺活动的改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平衡及协调能力暂时有所下降。同时反映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对他们要适当减少要求平衡能力较高的动作,并在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与鼓励,启发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这个时期男少年心理特征表现为好胜心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教学和训练中,应对他们加强防伤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同时,加强保护措施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四。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全面生长发育时期,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时,必须贯彻全面训练的原则,不应片面地强调过早地从事专项训练。
      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合年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情况而定,即使适时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也要在经常的义务监督下进行,要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单打一的训练方法,不仅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使运动能力不能持久,而且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
      在训练中,不应过早地要求少年儿童创造好成绩,否则,易造成少年运动员的“早熟”和“早衰” 。也不宜过多地参加正式比赛,以免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更不应让少年儿童与成人进行对抗性比赛。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器械须符合少年儿童的身体特点,不要使用成年人的运动器械。
       此外,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对少数在发育或健康上经常或暂时有显著异常现象的学生,应组织他们参加医疗体育,因为适宜的体育活动,有促进恢复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能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应对他们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广***

    2014-01-06 18:19: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